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8.50
  • 學位論文

華流偶像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研究

指導教授 : 胡綺珍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2003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在日本BS衛星頻道播送,當時沒有人預料到會颳起一股「華流」旋風。演出劇中主角F4的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四個人成為台灣影視出口日本的代表人物,並引起整個亞洲圈的注意,F4成為台灣觀光代言人成功打進日本市場。而繼F4之後偶像團體飛輪海交棒代言,在日本市場也佔有一定的知名度。「華流」成為台灣影視文化逆向輸入日本的代名詞,如今中國、香港等中華圈的影視內容都泛指華流。 而這股華流在日本獲得空前成功讓台灣的影視產業感到驚訝,所吸引到的迷群是以日本30世代女性為主,和以往以青少年為主的追星族群有很大的差異。女性迷群對於這些華流男性偶像的想像,構築出亞洲男性氣質的輪廓。她們跨海追星參與活動享受和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因此本研究將針對F4和飛輪海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透過深度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試圖了解日本女性迷群對於台灣偶像的想法和喜愛的原因。此外,台日媒體再現華流偶像時的手法差異也是研究重點之一。台灣媒體強調櫻花妹、師奶等字眼,並針對許多公開活動中的親密舉動大舉描寫;另外台灣觀光廣告中所呈現出的台灣意象和對於日本女性消費者的想像也將進一步分析。 研究發現日本30代女性迷群就是喜歡台灣偶像的純樸和親切,雖然對於他們的偶像實力有所遲疑,但仍舊喜歡這樣的台灣味。此外,對於喜歡偶像的自己感到矛盾與帶有罪惡感,因此需要一些正面理由來包裝追星的真相。再者,對於亞洲男性的想像則呈現出明顯的日本高於台灣的文化位階的認同感,一方面台灣男偶像被視為帶著比起日本時髦時尚的土氣;另一方面,理想化的台灣男性氣質被創造出來,時而溫柔純樸時而強悍保護的分眾化特質,實現日本女性迷群的各種想像,沒有威脅性的男性氣質讓日本女性可以很放心的享受這些親密接觸。另外,從日本迷群的角度來看,沒有語言優勢和完整海外政策的華流偶像進軍日本成功的機率相對困難,她們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崛起和台灣影視政策的規畫,並非以日本,而是以中國為最優先考量。

參考文獻


川村由紀(2011)。《台韓電視劇在日本市場的發展比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衣雲(2010)。〈解析「哈日現象」:歷史、記憶與大眾文化思想〉。《思想》第14期,頁99-110。台北:聯經。
周倩漪(1998)。〈從王菲到菲迷─流行音樂偶像崇拜中性別主體的構成〉,《新聞學研究》,56:頁105-134。
林徐達(2010)。〈後殖民台灣的懷舊想像與文化身分操作〉,《思想》第14期,頁111-137。台北:聯經。
陳志賢、蕭蘋(2008)。〈幸福家庭的房車:汽車廣告中所再現的理想家庭〉,《新聞學研究》,96:45-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