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172.68
  • 學位論文

《儒林外史》士人性行之研究

指導教授 : 蔡芳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魯迅起,《儒林外史》即被公認為第一部諷刺小說。小說中的人事正是作者當下所感知的,吳敬梓以士人之姿寫士人之事,深刻豐富之餘,尤見其反省、憂思與孤獨。而讀懂士人便能讀懂時代,讀懂一個偉大作家的用心。 因此,筆者將視角聚焦於士人樣貌,意在由此體會時代所產生的影響,和藉著研究獲得相關啟發。本論文即以士人的個性與行為作主要檢視方向,並採取心理學上的人格、行為、動機等概念,作研究理論之基礎,旨在分析士人們的人格特質、個體行為之表現與集體行為之運作,再歸納士人的人格特質與行為模式的屬性,論述士人人格特質與行為模式所代表的意涵,進一步體察他們的精神趨向與價值取向。 全文共分五章,其研究架構概述如下。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文獻探討、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第二章為〈《儒林外史》中的士人及其所處時代背景〉,釐清認識士人的概念及類型,並掌握清朝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等時空背景。第三章為〈士人之人格特質與精神趨向〉,以心理學的觀點剖析士人的人格特質,並因此延伸觀察其精神趨向。第四章為〈士人之行為模式與價值取向〉,同樣植基心理學的理論,解讀士人的個體與集體行為表現,接著討論其行為的價值取向。第五章為〈結論〉,針對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作一整理,並提出未足之處,作為研究之展望。

參考文獻


孟樊:《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與流動—一個社區中士紳身份的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下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排列說明:一、專書古籍部分,依著書朝代先後次序而列
二、同一朝代者,再依作者姓氏筆畫簡繁而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