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0.185.170
  • 學位論文

清代台灣地方望族的聯合與衝突-以竹塹地區鄭、曾、徐三家之萃豐庄田產爭訟為中心

指導教授 : 蔡淵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清領時期因原鄉生活環境不佳,雖有清朝的渡台禁令限制,且當時竹塹地區,其自然與人文環境也處於惡劣狀況之下,卻仍有許多漢人來台,開創他們的另一片新生活空間。 竹塹地區鄭、曾、徐三家望族的崛起,皆約在西元1660年之際來到竹塹地區,同樣辛苦開墾,分別藉由農墾、經商等途徑,成為富豪。其中鄭、曾兩家族成員中,有子弟透過科舉、捐納與軍功等不同的方式獲得了功名和榮銜,使得鄭、曾兩家從地方富豪邁向地方菁英,並藉由參與社會事業及公務,逐漸站穩竹塹地區的紳商地位,成為地方望族。本文主要是希望藉由探討竹塹地區鄭、曾、徐三家是採行什麼方面的合作面向,使自己家勢能繼續維持或擴展其經濟、社會勢力圈。 透過淡新檔案22410卷宗及相關文獻顯示,鄭、曾、徐三家或多或少皆在竹塹地區有直接或間接的合作關係。例如:鄭、曾兩家曾有聯姻關係,並藉由姻親關係在竹塹地區有了合作經營生理的機會,甚至也因姻親關係,在曾家積欠官府料款之時,請託鄭家代管「萃豐庄」收租納課抵利。而「萃豐庄」墾業是曾家與新庄仔徐家合組墾號「曾國興」,藉由土地拓墾合股的合作機會,趁機擴增自己的家勢,卻沒想到這樣的經濟合作關係,最後卻也因「財勢」也有了爭訟衝突事件。 長達十三年的訴訟案,前半部是鄭、曾兩家對管收租業的抵利收租訴訟;而後半部則是曾、徐兩家擬請共管分收到清丈分界。每一卷宗的案件中除了透露出各家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提出了相關辯護,而官府也為了維持地方社會秩序,做了相當意思的判決。 此次的鄭、曾、徐三家望族在歷經合作與衝突之後,其在竹塹地區的經濟活動也稍有變化。而綜觀本文可以看出:維持一個家族的家勢是極不容易,透過家族內的合作與家族外的擴展關係,其經營策略的取決需處處步步為營,才能讓家勢維持一個穩定的勢力。

參考文獻


不著撰人,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不著撰人,1963,《臺灣私法物權篇》。臺灣文獻叢刊第15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連橫,1979,《臺灣通史》,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北:眾文圖書公司印行。
許雪姬,1987。《清代臺灣的綠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五十四。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文文獻叢刊第152種。

被引用紀錄


游素美(2015)。區域拓墾與祠廟之關係: 以溪南楊梅伯公岡集義祠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34903
于桂茵(2015)。新竹李錫金家族的崛起及其社會關係網絡(1799-1895)〔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207055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