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76.234
  • 學位論文

裴松之《三國志注》研究

指導教授 : 林礽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陳壽《三國志》成書在晉代平吳以後,約是武帝太康中時,早於范曄《後漢書》,乃承續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所作,陳壽鳩集了〈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和〈吳書〉二十卷,撰成六十五卷《三國志》,在斷代史體中又別創一格,而南朝時,因宋文帝嫌陳壽《三國志》過於簡略,故下詔命裴松之補注,今僅知《三國志注》完成於宋元嘉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裴松之時年五十八歲,未知起注的真正時間。 本部論文既以裴松之《三國志注》為主要研究對象,必以裴松之本人,及其所撰《三國志注》為主,然前僅述古堂有裴松之《三國志注》單行本,餘多散附在陳壽《三國志》原書中,因此,首先須從裴松之《三國志注》的撰作動機、編寫經過、完成時間開始介紹,並與裴松之家傳儒、史之學作對照,明白《三國志注》乃為增補陳壽《三國志》的「簡略」、「脫漏」而著,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言「臣前被詔,使采三國異同,以注陳壽國志。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游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於略,時有所脫漏。臣奉詔尋詳,務在周悉,上搜舊聞,傍摭遺逸」,已清楚將注《三國志》的動機、方法、目的表達出來。 故順此與陳壽《三國志》原書作比較,以鼎文書局出版的新校標點本《三國志》,分別針對陳壽原書與裴氏注文進行逐字計數,統計得出陳壽原書共有三十六萬六千七百五十七字,而裴注亦達三十二萬一千三百六十一字,幾近一部書的份量,可見其增補內容頗為豐富。 因此,第四章便直以裴松之〈上三國志注表〉自述撰作體例入手,主張「其壽所不載,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或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疑不能判,並皆鈔內,以備異聞;若乃紕繆顯然,言不附理,則隨違矯正,以懲其妄;其時事當否,及壽之小失,頗以愚意,有所論辯」,而歸納出「補闕」、「備異」、「懲妄」、「論辯」四種體例,探究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的方法,其中「補闕」、「備異」屬於材料的補述,由裴松之的助手共同協助纂輯完成,此二類形式在《三國志注》中佔大多數,而「懲妄」、「論辯」則是對材料的考證與批評,即裴松之透過校勘、核驗所有引用材料的過程,提出個人對史事的議論,以及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這一部份比重雖然不多,卻是整部《三國志注》的精旨深義所在。 《三國志注》既以「補闕」、「備異」的形式為主,故第五章就針對裴松之的引書進行分類、考佚、索引展開研究,得出《三國志注》引用書目共計二百三十二部,此中包含魏晉時代的史料,以及魏晉以前的經傳、文章,若再加上不成書的單篇詩文,則裴松之《三國志注》引書可達兩百五十種之多,不僅對增補《三國志》及三國史實很有幫助,在魏晉史籍的保存、處理上,也同時具有莫大的貢獻與價值。 至於第六章則針對裴松之的史評,以及《三國志注》所徵引的諸家史評進行討論,此實建立在「懲妄」、「論辯」兩種體例的基礎上,「懲妄」、「論辯」是裴松之經過彙整引用材料的核驗與分析後,針對史事的議論、歷史人物的臧否,提出個人的見解,即裴松之的「自注」,《三國志注》全書共計二千三百八十九條注文,裴松之自注雖僅有二百三十二條,但卻是整部《三國志注》的意旨所在,由此延伸出包括對陳壽與《三國志》的驗證、對所引相關史料和各史家的批判,以及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提出個人觀點,漸次詳論其中蘊含的史學思想與作注方法,進一步貼近裴松之史評展現的史觀與史識,從而獲得裴松之《三國志注》的真實面貌。 橫向研究後,展開縱向探究裴松之《三國志注》確立起來的史學價值,陳壽《三國志》真切因應三國鼎立的歷史特點,開創出新的史書體例,而裴松之站在陳壽的基礎上,增補其內容、修正其缺失,重要性絕不下於《三國志》原書,其「勘補三國史實」、「創新史注形態」、「保存魏晉著作」、「首引志異材料」,以及「開展史學批評」等成就,不只是完成原先增補陳壽《三國志》的闕佚而已,對於魏晉史學更作了批判性的總結,為中國史學評論開創新途徑,所運用史注變體的新體例,也成為魏晉史學脫離經學獨立過程的重要關鍵,及至後世史學家,包括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和劉知幾《史通》的史學批評,都受到裴松之《三國志注》的先驅作用影響。 裴松之《三國志注》不但彌補了陳壽撰史因所見材料有限,導致記載不夠充實的缺點,其徵引、保存不同來源的材料,以及臧否史事和歷史人物的自注,甚至撰注的體例與方式,都對魏晉史學,乃至於中國史學的轉變,產生關鍵性的影響,促使從經學獨立走出的史學,不管是史學評論,還是史學注釋,裴松之均開闢出新的蹊徑,因此,陳書、裴注二作相得益彰,同是中國史學史上,研究三國史者不可或缺的史學經典。

參考文獻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一﹚ 杜維運、黃進興編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65.9初版
《中國史學史論文選集》﹙三﹚ 杜維運、陳錦忠編 臺北:華世出版社 民69.3初版
〈三國志魏志劉邵傳滯義疏略〉 馮承基撰 書目季刊第九卷第二期 民64.9
〈跋涵芬樓影印南宋建本「三國志」〉 程遠芬撰 書目季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 民88.6
《《史》《漢》論贊之研究》 高禎霙著羅敬之指導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民89博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張嫣庭(2014)。劉備與諸葛亮管理蜀漢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60520141753443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