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21.27
  • 學位論文

應用電腦樂高輔助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之行動研究

指導教授 : 吳正己博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希望藉由電腦樂高輔助,提升學生學習程式設計的成效。本研究以行動研究法進行,參與對象為某高中一年級正修習「計算機概論」科目的兩個班級,共七十九位學生。教學內容包括:程式設計簡介、循序結構、變數與運算式、條件判斷結構、副程式與函數、迴圈結構等。所有的教學單元均以電腦樂高程式的觀摩與實作,來輔助學生驗證所學的觀念。研究者在每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均仔細觀察與記錄學生的學習情形,並進行自我省思,逐步調整教學策略。研究所蒐集與分析的資料包括:分組單元實作紀錄、活動問卷、成就測驗、學生小組訪談,與教學日誌等。 研究結果發現:多數學生認為使用電腦樂高,有助於提升學習程式設計興趣,並產生學習成就感。而應用電腦樂高輔助程式設計教學時,須給予學生充分的實作時間,並提供充足的軟硬體設備支援,以及適當的教學人力協助。此外,程式中驅動電腦樂高硬體的指令,是學生在學習上覺得困擾的地方。此次研究是研究者第一次正式使用傳統程式編輯環境以外的輔助教學工具,新教具的使用使研究者體會到:程式設計教學可藉由求新求變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藉由此次研究,研究者也深刻了解教學上的團隊合作,以及觀察學生學習、獲得學習回饋的重要,並對於程式設計教學的目標有更深的體會。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蔡依琳(2002)。機械原理之運用-以樂高積木設計為例。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卷10期,35-40。
陳宏煒(2003)。高中電腦課程實施現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Arif, E. M. (2000). A methodology for teaching object-orinted programming concepts in an advanced programming course. SIGCSE Bulletin, 32(2), 30-34.
Barg, M., Fekete, A., Greening, T., Hollands, O., Kay, J., & Kingston, J. H. (2000).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foundation 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10(2), 109–128.
Barnes, D. J. (2002). Teaching introductory Java through LEGO MINDSTORMS models. ACM SIGCSE, 34(1), 147-151.

被引用紀錄


施能木(2007)。應用樂高教學方案在國小生活科技課程對學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54418
張仁輔(2008)。初學者使用配對程式設計學習之成效及態度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65580
廖祐梓(2012)。遊戲導向教材對高中生程式設計學習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718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