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164.124
  • 學位論文

馮夢龍《三言》裡的士子與商人

指導教授 : 蔡芳定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共分六章,首先略述在明末環境背景下,馮夢龍編撰《三言》裡士子與商人面臨時代的衝擊,「士農工商」的社會階級,甚至已呈現「士商農工」的現象,藉由時代氛圍下的作品《三言》,擬從士子和商人兩種人物的形象,爬梳明代士子和商人的形貌、心理與馮夢龍藉由這兩種人物的表現意圖。繼之以文獻分析探討,在論文撰述方面,多以故事類型為主,人物研究也是以女性為主,仍缺乏對《三言》裡士子和商人的關注與研究;研究方法,以歷史研究法,從《三言》的文本去還原出明代社會下的士子和商人,並以相關社會學、哲學、史學,做為文獻探討的佐證。再確定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定義出士子和商人,整理出士子和商人出現的篇目,各有六十九篇和三十二篇,以正話深刻細膩的人物為主,割捨較扁平模糊的人物。希望透過對士子和商人的觀照,對於面對傳統出路和新興社會角力,鬱積新面貌突破的士子和商人,對其形貌生活有進一層的理解,找出在明代背景環境下所表現的意圖。 第二章敘述馮夢龍傳略與《三言》之編撰,由馮氏生平、著作見出其思想軌跡;再從編撰《三言》的哲學、經濟條件,理出編撰之背景,並指明《三言》之編撰目的有三:六經國史之輔、相勸於善之教化功能與諧於里耳之傳播效果。 第三章分述士子和商人的外在形象之塑造:分別由家世背景、體貌行止、服飾穿著、才智條件和仕途人際等方面來探討,士子的家世背景以尊親見背和官宦子弟最多;士子的體貌行止有俊雅美秀、魁梧軒昂、進退有禮、豪氣任俠和孝順友愛;士子的才智條件展現於精通書史、質性聰明、文武雙全和濟世安民等方面最為擅長;士子在仕途人際有坎坷不平、愧返故里、伉直不阿和少年科第等不同遭遇。商人的家世背景較分歧,有幼失怙恃、家道中落、子承父業、富厚子弟、地居輻湊和異鄉尋訪等經商背景;商人的體貌行止有文人化傾向,同時也展現其勤勞老實之形貌;商人以其機變伶俐、忠誠信實、自立門戶等才智條件,成就其家業;商人的人際互動上,顯現個人極大差異,慳吝刻薄雖有,各凸顯商業品德之難得可貴。 第四章承接第三章外在形象之塑造,鋪述士子和商人的內在性格之顯現,分別由生活面相、愛情婚姻觀念和生存哲學來探討:士子以懷才不遇、清貧窘迫 、智窮氣短、奢侈恣蕩和豪縱不羈展現其生活面貌;深情篤實、守禮不亂、裙帶關係和懦弱逃避為士子的愛情婚姻觀念;士子面對實際生活以苦心擘劃、正直義氣、醉酒逃避、絕意進取和偶然機遇,說明其生存哲學。商人展示其辛苦奔波、豪富奢侈、正直誠實、貪財好色和感恩知義的生活面相;商人的愛情婚姻觀念是以懦弱被動、寬厚包容和貪淫放蕩為主;商人以仁厚有德、節儉勤樸和為富不仁做為其生存哲學。 第五章分別論述馮夢龍《三言》裡士子和商人的表現意圖和創作突破,從故事中馮氏表現對商人形象的凸顯、貞操觀念的淡化、人格平等的尊重、現實名利的渴望、社會黑暗的呈現、對不義之人的譴責、士商變動的反映和誠信美德的讚揚。與過去小說相較,馮夢龍重視人物心理的描寫、提高商人出現比例、封建觀念的反映、揭露科舉取士的弊端、士子商人角色相互滲透、市井商活情慾的映現 是《三言》裡士子和商人的創作突破。 第六章統整馮夢龍《三言》裡的士子和商人兩種人物形象的塑造與顯現,理出明代社會、哲學和經濟等環境因素變遷下,士子和商人所面臨的實際生活與困境突破,進而呈現士子和商人的社會地位甚至是價值的改變,藉由此論文之探討,也彌補多數論文關注於女性角色之侷限,能盡一己心力,對馮夢龍《三言》裡男性人物之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字

馮夢龍 三言 士子 商人

參考文獻


李贄。《藏書》(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李承勛。《明經世文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民60年(1971年)。
朱珮瑩。〈話說佛蹤道影--三言二拍中的僧道形象〉。《問學集》(民91年6月),頁117-130。
蔡祝青。〈三言二拍中男女裝扮之性別與文化意義〉。《婦女與兩性學刊》(民90年06月),頁1-38。
周建渝。〈重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國文哲研究集刊》民(90年03月),頁117-138。

被引用紀錄


蔡佩潔(2009)。《三言》、《情史》共同本事作品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598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