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42.196
  • 學位論文

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看法之研究

指導教授 : 張秀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看法,包括:教導學生具備多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所持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意見,以提供實施公民資質教育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研究對象以台北市公立國民中學九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任教「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共抽取331位教師作為研究樣本,回收問卷為296份,剔除填答不完全之問卷13份,得有效問卷283份。調查結果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法,進行資料處理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導學生具備多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尚佳,就多面向公民資質各層面而言,四個面向公民資質的教學現況差異並不大。 二、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整體教學態度傾向於正面、積極,就教學態度各層面而言,以教學情境層面的教學態度最積極。在教師個人背景因素方面,因性別、最高學歷、修習教育學分機構、目前在任教學校擔任職務、目前是否擔任任教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委員、任教科目、出國經驗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對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教學意見: (一)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最願意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動機或理由依序為「培養學生民主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增加學生了解全球性或地方性議題的機會」。 (二)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認為實施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所面臨的可能困境依序為「班級教學時間太少」、「升學考試的壓力」、「教師知能不足」。 (三)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時間及配套措施完善的情況下,實施審議式課程時選擇運用的教學方式依序為「師生共同討論」、「分組討論」、「教師講述」。 (四)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實施審議式課程時,選擇教學議題的考量依序為「授課時間是否充裕」、「自己對議題的了解程度」、「議題資料是否容易蒐集」。 (五)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得知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概念或相關資料的來源依序為「由本研究調查問卷得知」、「報紙」、「網際網路」。 (六)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目前最想得知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依序為「課程設計」、「班級教學」、「社會資源運用」。 (七)台北市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選擇進修或研習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的型式依序為「教學觀摩工作坊」、「校內演講」、「課程設計實作工作坊」。 根據本研究結論,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機關的建議: (一)改善國民中學考試領導教學的現象,讓教師在教材和教學上更有發揮其專業的空間; (二)改進以單一筆試的升學方式,讓多元化的教學和評量能深入實施。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建議: (一)提供在職教師進修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相關知能的機會; (二)規劃符合在職教師所需的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進修研習型式。 三、對國民中學的建議: (一)營造適合推展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情境; (二)在九年一貫課程中的彈性課程時數和學校本位課程中,支持和鼓勵教師實施審議式課程。 四、對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的建議: (一)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將多面向公民資質四個面向的內涵具體實行; (二)運用各種進修研習的管道,充實多面向公民資質教育的相關知能,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

被引用紀錄


林函緹(2014)。應用議題中心教學法於法治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公民資質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4.00600
魏嘉美(2006)。北高兩市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世界公民教育觀點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11437
劉永元(2006)。全球化主要教育指標建構與我國教育政策對應之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712200716141264
季鳳英(2011)。臺北市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182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