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7.0.98
  • 學位論文

林淵藝術創作之研究

A Study of Lin Yuan's Artistic Creation

指導教授 : 袁金塔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的課題以素人藝術家林淵為對象,運用「歷史研究法」、「田野調查」、「文獻分析」、對林淵生平儘可能詳實客觀地考證與記述。研究範圍與目的茲分以下五點: 一、 林淵在台灣所代表的時代意義 二、 記錄林淵生平 三、 了解林淵的創作之發展與演變 四、 分析林淵作品風格與特色 五、 林淵藝術創作理念之探究 經綜合分析後,在第三章記錄了林淵藝術創作之發展與演變,在第四章林淵的作品分析,將林淵創作表現的題材分四類:農村生活時事體驗、民間故事、旅遊見聞、宗教信仰;創作媒材區分成石雕、繪畫、複合媒材、木雕、刺繡建築六大類,並探討藝術家獨特的簽名及落款方式。在第五章透過精神分析及遊戲衝動等學說更進一步剖析其創作世界,林淵詮釋所「認知」到的,甚於所「見到」的世界。 這些作品傳遞出林淵對美的感知力,是對生活的一種豁達人生觀和面對生活的純真熱情紀錄,是林淵自然、純真直接的情緒表達,作品情感始終不離開生命,是其作品最感動人心之處。在研究者眼中林淵不單純粹以素人藝術家看待,在十四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受名利污染,始終質樸真誠不改其志,虛懷若谷的胸襟令人景仰,更是位充滿能量具功能變通性、流暢性與獨創性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是一種生命意識的創作。

關鍵字

林淵 素人 藝術創作

參考文獻


陳石年(1991.9.29),《懷思林淵》,南投縣:林淵治喪委員會
王子華、王萬富、梁坤明(1993.5),《抱樸守真的縮影-林淵紀念特集》,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王文科(2003.10),《教育研究法》,增訂第七版四刷,台北:五南。
王國芳、郭本禹(2003.11),《拉岡》,初版三刷,台北:生智。
牛耳石雕公園《林淵-無黨無派自己思想》,南投縣:牛耳石雕公園。

被引用紀錄


陳筱萍(2010)。生命記憶的顯影─李涼樸素繪畫創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461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