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3.7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摘要 首章談論養生問題的沿革與嵇康〈養生論〉思想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理論的形成,以及研究嵇康《養生思想》的動機與研究方法。最後述及近人研究成果的省察。以及探討養生之義與理論的形成。 嵇康的思想與背景,包含嵇康的生平與著作、嵇康的性情與人生態度,以及嵇康的養生思想背景,含括社會局勢的發展、學術思想的變遷,都一一探討。至於嵇康養生思想的形成原因,解析為三點:受神仙道教思想所影響、服藥食氣以養壽、受老莊恬淡無為的養生理論而形成。 為分析嵇康與前期養生學家的養生思想的連帶關係,因此探研前期儒道二家及醫家養生思想的特色,內容包含《周易》的養生觀、老莊的養生觀、醫術的養生觀點-《黃帝內經》養生觀、道法二家結合的養生觀 ─ 「管子」的養生觀、嵇康與各家養生觀的聯結包括嵇康與老莊養生觀的聯結、嵇康與儒家養生觀的聯結、嵇康與醫法和道教養生觀的聯結,幾乎是著重在相同點的聯結,而較少比較差異。 嵇康的養生思想理論基礎有元氣論、才性論、形神合一論、情欲節制論、攝生論等;而嵇康的養生理論架構則含有形神一體、神統形、養真以全生等觀念。 元氣論稟承漢代氣化生成論,主張陰陽二氣化生萬物,所以其宇宙生成論是元氣二元論,元氣論可說是嵇康養生思為的理論基礎,才性論方面嵇康主張才性離,其明膽論主張「明不生膽」但「陰(膽)陽「明」二氣能共存一體,並能自足相經」,才性論可謂嵇康養生思維的路徑與方式。形神合一論是順承明膽論陰陽二氣共存的法則來詮釋,情欲節制論、攝生論等,皆為養生理論的形軀之養的表相呈顯。 探討嵇康養生之哲理義涵時,是以探討其語言的思維方式及受前人對於宇宙構成論的影響來呈現。嵇康的思維模式上思與配天德,中路以能成就氣化境界之長生,下通人事形軀之養。一來以決棄榮華富之纏累,一往以服藥辟穀、呼吸太和、練形易色之功夫成就形軀之不朽,一來一往間則見成識遞層剝落與蟬蛻後的玄心之清亮放達。 養生之四義,包括討論養生之基本義(清虛靜態,少私寡欲;元氣陶鍊,眾生稟焉;氣靜神虛;至道之精,窈窈冥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我守其一,以處其和)、養生之功夫義(嵇康的養生功夫有一、識藥理而服藥餌,知導養之理而行導引之術。二、節制嗜欲。三、有恆心毅力,以杜絕「交賒相傾」。)、養生之效能義(一、應自然以全性,卻六經而去爭奪。二、善與不善,雖遭濁亂,其體自若,而不變也。三、憂喜不留於意,志意和平)、養生之實踐義(一、愛氣嗇精,寶性全真。二、積德致太和。三、「理」「道」兼「善」術並用。四、全方位之養生。五、順應乾坤陰陽剛柔五行以攝生。)、養生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絕,此四難也;神虛精散,此五難也)。嵇康並提醒世人五欲不除的後果: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迴其操、不夭其年也。 可見得人之情欲不節、神慮轉發,將使人身心馳逐外物而殫精竭慮、形軀耗損。而除五欲的後效是:五者無于胸中,則信順日濟,玄德日全;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大理之都所。 綜覽養生之四義與五難,任性自性,無待玄靜,無執無偏,是嵇康養生思維概括全道的銓解。嵇康的辭語固然模稜、滑轉,但仍可挑剝得開而義明。 嵇康養生思想的辨析涉及嵇康的方法論、向秀的論點、嵇康與向秀二人養生觀之差異的釐清、討論嵇康養生的終極目標在使人們:(1)無為坐忘,遊心皓素(2)資妙物以養身(3)形神兼養。方法論涉及嵇康詮說的方式與語言及他體會到的「心」的覺識活動,其所運用的有矛盾法、類比法、批判法、排中律等詭詞作因果串連,嵇康思想難免有矛盾差謬之處,然對照其前後語言的差謬,卻能體悟玄理的奧妙,非其非而明己非,玄理實須心「感」神「悟」而能通。 嵇康的養生論對後代的影響,遠程來說蓋以「清虛靜態,少私寡欲」、「和性恬智,以內樂外」一語概括全義,服藥導引以養形軀之說,因落入生命形而下的實有狀態,較無哲學價值,是故去而不論。 整體說來,嵇康以為形神相倚,重「意」不留境,「心」不存矜尚,喜怒哀樂未發之謂「中」, 「意」不留境,「心」不存矜尚實可謂「中」,「中」乃天下之大本,能維持「心」之實然的平靜,無喜怒哀樂欲、矜尚,實為嵇康在養生談題中所欲彰顯的玄思。

延伸閱讀


  • 林琬清(2017)。嵇康倫理思維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323
  • 楊自平(2005)。嵇康「養生論」之養生主張與思惟表現鵝湖月刊(366),21-33。https://doi.org/10.29652/LM.200512.0005
  • 孫世民(2009)。嵇康相須論研究國文學誌(19),143-179。https://doi.org/10.6973/CJ.200912.0143
  • 加博(2014)。嵇康養生思想的綜合性遠東通識學報8(2),57-80。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9977638-201407-201502130042-201502130042-57-80
  • 卓玉芳(2016)。嵇康〈養生論〉研究鵝湖月刊(490),40-51。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18133738-201604-201605050015-201605050015-40-51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