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128.179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現代漢語「到」之教學語法初探 ─ 以韓籍學生為列 ─ 現代漢語「到」字是表達「終點」(goal)時所經常使用的詞素(morpheme),本文將現代漢語「到」依據詞類分成「動詞」、「介詞」與「動助詞」等三類。 動詞「到」屬於不及物變化動詞,它在句子裡擔任主要動詞時支配「受事」(patient)名詞,並且還可以帶表示「終點」(goal)的名詞。動詞「到」表示擔任「客體」的受事名詞會與擔任「地標」的終點名詞接觸(contact)。 關於介詞「到」的詞類劃分問題,有許多學者早就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了。「到」也不是例外,語言學家還在爭論有關「到」的詞性劃分問題。主要爭論內容是「NP1+到+NP2(goal)+VP」與「NP1+V+到+NP2(goal)」句式結構中的「到」是否介詞。本文以介詞的句法特點為標準,將「NP1+到+NP2(goal)+VP」與「NP1+V+到+NP2(goal)」句式結構中的「到」歸納為介詞,介詞「到」在句中擔任引介終點格的任務,介詞「到」不但可以引介空間終點以及時間終點,還可以引介心理或抽象的終點。 過去許多研究者將動詞後置的「到」視為補語,本文將動詞後置的「到」分成介詞與動助詞。所謂的動助詞指的是動詞之後的詞,表示動作勢力對客體所產生的影響。身為動助詞的詞義因逐漸虛化而脫離實詞義,仍保留的部分語義,即說明該動作勢力所產生的作用或狀態。動助詞「到」位於動詞後面表示動作完結。此外,與目標動作動詞連用,還可以表示動作達成目標。與受詞動作動詞連用之後,可以表示偶然性以及被動。 接著,透過漢韓對比分來預測和解釋現代漢語「到」對韓籍學生可能產生的困難。最後,藉由本文現代漢語「到」的語義和結構分析內容、漢韓對比分析結果提出「到」的教學排序。

關鍵字

介詞 動助詞 教學語法 對比分析

被引用紀錄


金海林(2007)。漢語時態詞'在'與'著'制教學語法-以韓籍學習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73555
葉信鴻(2009)。現代漢語助動詞的界定與教學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51368
王怡權(2011)。以德語為母語之漢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的中介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0455
林倩如(2012)。漢語可能構式「V得/不C」之探究及其教學應用〔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317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