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0.192.109
  • 學位論文

臺灣北管亂彈戲提弦伴奏研究─從謝顯魁所奏【二凡】曲腔看「托」的伴奏意涵

指導教授 : 許瑞坤 鄭榮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篇論文,是一篇以臺灣北管亂彈戲曲腔【二凡】為例、謝顯魁先生為取樣對象,逕由「如何托」、「托得通」、「托得好」漸呈性的三個面向,分別探討「伴奏」這個音樂行為,所相對賦予琴師、前場藝師、後場樂師,以至於聽(觀)眾,相對不同的「伴奏」意義。 首先,我們將「托」視為在一個典型框架的結構下,所形成具有相對一致性的音樂伴奏行為;試圖從謝顯魁先生師承脈絡下的四十七個抄本書寫示例,對【二凡】曲腔曲文暨曲調框架的可然結構進行歸納,循線推想琴師「如何托」的操琴理路。再者,進一步對謝顯魁先生操琴的實錄聲響,進行分析;並從撣、揉、拈、墊、滑、虛、虛等複雜瑣碎的活奏技法,歸結得見琴師「托得通」的行弦規律。最後,對於伴奏現場中,操琴者、司鼓者、唱曲者、聽眾等不同立點,及其容又有別的互動關係,進行「伴奏」意涵的觀察分析。並從觀察中舉見,伴奏行為本身,即是一種以「音」達「意」為本性的對話傳譯,琴師能不能即席地掌握「字」韻、穩定「腔」格,在曲腔的可然結構下,藉由對聲音的或然選擇,將觀感訴諸於人,又實現自身心理定勢中,對聲音期待所依托的概然意向,這也就相對突顯琴師是不是「托得好」的伴曲功力。

關鍵字

北管 亂彈戲 二凡 謝顯魁 提弦 戲曲伴奏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佚名。《安平縣雜記》。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五二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李斗。《揚州畫舫錄》。臺北:世界,1999。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連橫。《雅言》。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六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
______。《臺灣通史》(共六冊)。收錄於「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被引用紀錄


鄧宏晏(2010)。竹北地區「田屋八音團」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858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