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6.121.55
  • 學位論文

明清庶民社會人際網絡中的日用帖啟與關禁契約

指導教授 : 王爾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寫作的動機,是希望藉著明清時期庶民所用的日常交際文書中,看當時人際網絡的複雜性,與社會交際之各種面向,以觀察明清時期庶民生活中,人際互動的樣貌。明清時期的社會中,庶民與官紳士子之間有很大雅俗區別,庶民社會交際的文化上,也會呈現出自己的特色,庶民之間的往來並非全無章法。就社會應世的禮俗規範而言,中國傳統的士大夫繼承中國禮學正統,以大戴小戴禮記、儀禮等禮經作為參考的對象。而明清時期的庶民,在應世時所參考的則是由鄉里儒生所編寫,自朱子《家禮》以後到民間日用類書等的一套民間禮俗系統。廣大的四民大眾為了生活所需,也常需要使用交際文書與身邊的人應酬交際,只是限於所受知識,庶民日常所用的交際文書都是以實用、好記、方便運用為主,不觸及高深的學術義理,最主要是能求在生活上的實際運用。在以這些實用禮書、民間禮俗參考書、民間日用類書為資料的前提下,本文希望能藉此探討明清庶民交際的內容,從各式各樣的應用文書中,探討庶民生活中社會網絡關係中的複雜性與多變性。並從人際往來必須立即反應的應對稱呼,以及書信、帖式、契約等交際文書等四部分加以探討。研究發現,這類日用社會交際參考書,在明清庶民社會中普遍流通,並廣為參考,常有長時間大量翻印及重覆傳抄的情形,表現出庶民社會往來的酬世需求;從這些民間實際使用的日用參考資料中,也可看見當時的交際方法,如何寫信、使用帖式或寫關書禁文及各式契約等。其中各式「活套」的使用,更表現出庶民重視實用的特色。人與人之間各式各樣的交際形式,和複雜的社會網絡關係,也皆在這類民用參考書中,有更真實的呈現。

參考文獻


李春棠,《坊牆倒塌以後──宋代城市生活長卷》(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9月)。
于志嘉,〈日本明清史學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新史學》四卷四期,(台北:三民書局發行,1993年12月),頁145-153。
李孝悌,〈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9期(民國79年6月),頁299-399。
林富士,〈Peter Burke 編“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新史學》,3卷2期(1992年6月),頁182-193。
鞠清遠,〈校正江湖必讀〉,《食貨半月刊》第五卷第九期,民國26年5月,頁30-4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