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0.152.38
  • 學位論文

平易近人的元素構成真實的美感-從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與宗教改革論林貞妤的繪畫理念

指導教授 : 劉文煒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文藝復興(Renaissance)時代一掃中世紀歌德(Gothic)時期的繪畫風格,重新注入希臘、羅馬的藝術標準,講求十全十美全人樣式並融合宗教風格。人文主義(Humanities)興起,藝術藉宗教題材、聖經故事,實際內容卻是在強化人的偉大及美。本論文將對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產生的原因及對當時宗教繪畫所產生的影響做一探究,並透過文藝復興盛期藝術家-文藝復興三傑的作品分析來清楚的了解這一時代的藝術風格。北方文藝復興雖亦注入人文主義思想,但南北藝術風格卻迥異,探討南北藝術風格的差異因素,筆者發現十六世紀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的宗教改革(Reformation)在北方引起很大的迴響,並深深影響到北歐的藝術風格發展。本文亦說明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如何發生的,並以宗教改革發源地德國的藝術家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格林勒華特(Matthias Grunewald ,1470/1480~1528)及奉行喀爾文教義(Calvinism)的荷蘭藝術家林布蘭(Rembrandt,1606-1669)為例,來闡述受宗教改革精神影響的宗教藝術特色。比較兩大思潮在宗教藝術上的影響所造成的差異性,一是藉宗教外衣實際卻是表現人的完美與理想,另一則是藉實際平凡的人及自然來傳達造物主慈愛與偉大,並說明在宗教改革影響下的宗教藝術遠較受人文主義影響下的宗教藝術更具實際的宗教意涵。承繼自宗教改革精神在藝術上的理念來作為創作研究動機與思考方向,思索生活週遭的人、事、物,並以此為創作的元素,將聖經藝術重新作詮釋。

參考文獻


劉千梅著〈藝術與美感的超越向度〉,《哲學與文化》,二十五卷第三期,1998年,3月,
斯主編《牛津基督教史》(John Mcmanners: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Francis A.Schaeffer,How Should We Then Live:The Rise and Decline of Western
Thought and Culture,Published by Fleming H.Revell,a division of Baker Book
一、中文書目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