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研究桃園縣立國中學生的資訊需求、資訊需求主題及其需求程度,並分析不同背景之學生在資訊需求程度上的差異。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的蒐集、分析、編碼與詮釋。 研究對象為桃園縣立國民中學學生,透過質化的深度訪談法,訪問研究者任教的桃園縣立新坡國中國二及國三學生共12名,瞭解他們在課業、生活上所遭遇的問題,從中探究學生的資訊需求、歸納學生資訊需求主題類別,以此作為問卷編製之依據;再以量化的問卷調查法抽測桃園縣十所國民中學,每校國二及三學生各一班,共計發出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594份,以驗證學生的資訊需求與需求程度,再根據背景資料作變異數分析,進而比較不同背景學生資訊需求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學生的資訊需求是多元化的,可以將學生的資訊需求分為十大類,分別為學校課業類、休閒生活類、閱讀興趣類、流行文化類、社會議題類、人際關係類、健康美容類、情緒問題類、自我實現類、一般資訊類。經問卷調查分析後顯示,學生最需要的是健康美容、情緒問題、流行文化等主題的資訊,亦即學生最關心與身體健康、壓力抒解、流行歌曲及網路遊戲等相關的事項。 其次為自我實現、學校課業及人際關係,學生關心未來的升學、各科學習和同儕友伴;學生最感到困難的科目為理化、數學及英文,和一般大眾看法相近學生。需求最低的類別為社會議題類(第九名)及閱讀興趣類(最後一名)、顯現學生不太關心時事新聞,且閱讀興趣普遍低落。 在國中學生背景差異性比較發現:(1)學生的年級會影響國中學生在人際關係類的資訊需求;(2)國中學生的性別會影響學生在閱讀興趣類、流行文化類、健康美容類、人際關係類、情緒問題類、自我實現類及一般資訊類方面的資訊需求;(3)學生的升學目標會影響學生在休閒生活方面的資訊需求;(4)學生的學業成就會影響學校課業類及休閒生活類方面的資訊需求。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 一、家長與老師的建議 (一)、重視孩子在健康美容類方面的資訊需求 (二)、體察學生在情緒問題方面的資訊需求 (三)、開放式多元性的教育方式 (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引導學生從事健康休閒生活 (六)有效管理學生電腦網路行為 二、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加強學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 (二)、圖書館針對學生資訊需求充實館藏 (三)、針對不同性別學生提供適才適性的教育資源 (四)、社區資源整合運用 (五)、電腦及網際網路教學課程融入各科課程 (六)、普及校園中網路設備 (七)、針對國中學生資訊需求開設選修課程 (八)、注重升學、職業相關資料的提供 三、對教育當局的建議 (一)、加強管理電腦網路遊戲 (二)、廣闢休閒場所,舉辦多元休閒活動 (三)、課程規劃配合學生資訊需求 (四)、設立資訊需求提供網站 (五)、實施十二年國教,減低學生壓力,多一些快樂國中學生 (六)、建立國中學生資訊需求程度量表 (七)、研發適合的理化、英文和數學教材 (八)、健全國民中學圖書館組織與編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