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160.196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以「由石之象試探石之美」為題,乃試圖藉由中國山水畫的創作精神,融匯西方寫實主義的觀察,於中西美學與美術理論的研究基礎上,探討寫生創作在處理「石」之表現時,如何呈現水墨畫求「境」之藝術體驗。在論文的架構上,共分作六章。前五章,主要致力於闡述繪畫藝術中「形象」與「意境」的創作精神,及其美學意蘊;後一章,則以著者的作品為論述對象,討論其形式、內容和所欲表達的美學特質及範疇。茲簡述其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闡述本題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二章自然山水之境與性會:探討中國山水畫家於處理心物感應時,如何調適心理和實踐情感。其議題,包括有:「借物寫心」、「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物象之真與似」及「意在筆先」等。 第三章傳統畫論論石「造形」之表現:闡述傳統畫論中,有關「造形」觀念對山水畫「象」與「石」意涵的影響;及其對石之「造形」方法,如:石法與皴法的藝術表現。 第四章傳統文人論「意境」之表現:藉由傳統文人對繪畫「意境」的論述中,提絜出:「蕭散簡遠」、「高古之境」、「閒 iv 逸之氣」等不同風格的創作表現;並申明「意境」於繪畫創作上的重要性。 第五章現代及當代水墨畫「石」之表現:於現、當代著名的水墨畫家中,選取八位主要代表人物,以論述其於「石」之創作上的藝術表現;並就其風格,歸納出:「寫意之風」、「厚重之風」、「蒼鬱之風」,及「特殊技法表現」等四種類型,以見其發展概貌。 第六章創作理念分析與實踐:論述著者的創作思想、理念,及於創作過程中所領悟的道理;並說明作品的創作方法與實踐歷程。 結論:以嚴謹的態度來面對傳統文化,期能於繪畫藝術方面,臻得承先啟後的薪傳任務。

關鍵字

參考文獻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
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丹青圖書,1981
應曉薇編,《陳其寬八十回顧展》,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會金,2000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圖書,2001
柴寶祥,《黃賓虹山水畫技法解析》,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

被引用紀錄


謝明媚(2010)。物象與意象對話-台灣東北角海域自然風貌水墨創作之探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4908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