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1.155
  • 學位論文

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之研究--以參政權為例(1949~2000)

指導教授 : 陳延輝教授 詹哲裕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結合理論與實際,從婦女參政權切入,針對1949~2000年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作一研究,期能經由對自由主義的女性主義、資源動員理論、參與理論等規範理論的探究,以及對西方婦女人權運動實際經驗的理解,得以通徹研析1949~2000年台灣婦女人權運動—尤其是婦女參政權部份,並提出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的展望,以落實保障台灣婦女人權的理念,而對促使台灣社會達到兩性平權、和諧的美好境界,有所裨益。 除緒論與結論外,本論文計分為五大部分: 壹、婦女人權運動的意涵 從規範層面的訴求、經驗層面的推動、成果層面的展現等三個層 面,來研析婦女人權運動的意涵。 貳、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的特質 由驅力、內涵、目的等三個面向、針對1949~2000年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特質的蛻變,做一深入的研討。 參、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中參政權的遞嬗 從參與動機、參與能力、參與機會等三個方面、針對1949~2000年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中參政權的遞嬗,做一深入的探究。 肆、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中參政權的訴求 由參與選舉、擔任公職、街頭抗爭等三個層面、針對1949~2000年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中參政權的訴求,做一深入的論述。 伍、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的展望 從婦女意識的提升、婦女政策的落實、平權社會的建構等三個面向,提出台灣婦女人權運動的展望,為台灣婦女人權運動作一具體的規劃。

參考文獻


---(1963),《婦工十年》。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
---(1976),《我們的工作》。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婦女工作會。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馬起華(1991),《當代政治問題研究》。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被引用紀錄


王宇婷(2018)。臺灣民眾對我國實施民主的評價變遷~2001-2014 年四波調查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800669
林竣達(2010)。政治主體的誕生:戰後台灣政治論述及民主概念1970s-1980s〔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01706
黃瀚儀(2006)。台灣「監督國會」的發展:代議民主再思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6.01179
施碩佳(2008)。從無聲到有聲—論《婦友》雜誌中參政女性的主體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23380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