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149.74
  • 學位論文

巴赫: 郭德堡變奏曲詮釋報告

指導教授 : 董學渝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巴赫在使用Aria的32個和聲低音作為變奏基礎,自主題Aria之後,每三個變奏為一組,一共分有10組,30個變奏,最後再重複一次主題。每組的第一首皆是不同特色的性格變奏,第二首皆為技巧性變奏,多為交錯手、節奏性強且快速的兩聲部。第三首皆為卡農曲,因此凡是3倍數的變奏皆為卡農曲,自第3變奏至第27變奏依序為1度卡農到9度卡農,原來應為10度卡農的第30變奏,作曲家以改2首流行樂作為對位主題的賦格取代,巴赫標示為雜曲(Quodlibet):《我已經離開你這麼久了》(Ich bin so lang nicht bei dir g’west)、《包心菜和大頭菜讓我退避三舍;亂七八糟》(Kraut und Rüben haben mich vertrieben )。 在9首卡農曲中,唯有四度及五度卡農為反向卡農;九度卡農為兩聲部卡農曲,其餘皆為三聲部;五度及七度卡農為小調,其餘皆為大調。另外其十首性格變奏皆有不同的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六變奏的二段式法式序曲。 又因《郭德堡變奏曲》原是由兩層鍵盤的大鍵琴演奏,筆者就鋼琴演奏的問題,討論項目如下: 1.樂器的差異:以不同樂器演奏此曲的音量、音色及速度的處理是不同的。筆者依據樂曲的性格及樂器特色,重新給予適於鋼琴的詮釋法。 2.裝飾音:裝飾音是以音樂的不和諧效果呈現其戲劇性,演奏時可依據此法決定裝飾音的長度及多寡。 3.舞曲的特質:巴羅克時期的舞曲為標示音樂的速度、性格甚至彈奏法。 4.速度:有時作曲家會有速度標示,但大多以拍號、音符的時值提示演奏者。 5.語法與句法等:以鋼琴演奏時,可將多聲樂句以不同的觸鍵方式,表現其適當的語法與句法。 以鋼琴演奏《郭德堡變奏曲》的演奏家相當多,顧爾德以表達特殊的個人風格為主;席夫(Andras Schiff, 1953-)表現傳統的學院風格;普萊亞(Murray Perahia, 1947-)的清新精巧,介於顧爾德與席夫之間。筆者參考各種說法、樂譜版本及有聲資料,將自己的詮釋法寫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Goldberg ornament variations Forkel Clavier-Ubung Quodlibet Overture Keyserlingk

參考文獻


Bach, Karl Philipp Emanuel. Essay on the True Art of Playing Keyboard Instrument. New York: Norton, 1951.
Batt, Robert. “Comments on The Effects of Instrumentation, Playing, and Structure in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y Johann Sebastian Bach.” Music Perception, 5/2
(1987), 207-213.
Cry, Mary. Performing Baroque Music. Portland: Amadeus Press, 1992.
Ehle, R. C. Comments on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American Music Teacher, 19/2 (1969), 20-22.

被引用紀錄


楊映淳(2007)。巴赫d小調、e小調與c小調鍵盤觸技曲之分析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2854
李宜芳(2008)。從音樂詮釋觀點的改變,探討布梭尼對《郭德堡變奏曲》的再創作〔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420091019241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