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104.120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南管音樂堪稱唐宋大曲之遺響,具有極崇高的文化地位與極貴重的藝術價值,一方面繼承中國傳統音樂思想,另一方面也因應台灣特殊的時空背景,而有地域性民眾音樂的特質。本文即以吳素霞女士為核心,撰寫其生平事蹟,活動演出,以及對南管藝術的觀感,透過各項的收集分析,整合研究,歸納出吳素霞女士在南管界中音樂與戲曲的奉獻。現在傳統文化保存面臨威脅的時期,保存傳統藝人的精華顯得更為重要。基於上述理由故重在確實地資料調查及整理,不重於分析。   本文共分為三章,第一章生平與養訓練,主要乃針對吳素霞女士的身世背景、家族成員、求學階段、南管音樂與南管戲的養成作一概述。第二章:主要以吳素霞女士過去的演出活動,南管音樂與戲曲的教學傳承來撰寫內容,藉由吳素霞女士提供的節目單、活動照片、相關資料報導的整理,了解不同時期的台灣南管活動,以及吳素霞女士在教學上,對南管音樂與南管戲的奉獻功不可沒。第三章:以吳素霞女士所習得的南管藝術造詣為內容,吳素霞女士出生南管世家,四歲即隨父親吳再全先生習唱南管,十歲學琵琶,十七歲從徐祥、李祥石二師學習南管戲,十九歲執教館閣,二十四歲習南鼓,通達南管各項樂器,專攻唱工、戲劇及南鼓。   吳素霞女士的南管音樂以及南管戲的藝術成就,均對台灣的傳統音樂做了很好的傳承,其所學譜套共十三套,指套二十五套,所學唱曲多達二百多首,就南管音樂本身值得研究外,南管更是研究中國音樂史不可缺少的寶貴資料,它的來源至少可上溯到宋元,甚至唐代;經由南管研究,均可證實其具有文化價值,更有著完整的理論體系,如詞、轉踏、賺詞、大曲等,在南管音樂中仍保存著。   透過吳素霞女士對傳統音樂的推廣,將一身的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希望本論對將來南管與戲曲界、教育界能提供相關研究之價值。 關鍵詞:吳素霞、南管戲、南管音樂、合和藝苑

參考文獻


1998《南管戲》台北 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呂訴上 著
1961《台灣電影戲劇史》台北 銀華。
劉鴻溝 編

被引用紀錄


卓玫君(2013)。吳素霞七腳戲表演理念探析〔博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5/TNUA.2013.00098
吳佩熏(2013)。南管樂語、腔調及其體製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1009
金玉琦(2011)。朱弁戲曲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11492
施瑞樓(2012)。鹿港聚英社南管戲之演出及〈益春留傘〉身段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1637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