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43.26
  • 學位論文

「上電影院=看好萊塢電影?」:美國化下台灣觀眾的電影想像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台灣上電影院看電影幾乎等同於看好萊塢電影,研究者認為這是台灣電影院空間的美國化。面對這樣的現象,過往台灣電影研究多以政治經濟學作為研究典範,試圖從結構面向來理解台灣電影工業的困境,進而造成好萊塢電影在台灣的獨大。然而,雖然好萊塢在權力特質上,具有外部且強制的特色,但台灣好萊塢電影的接收從來都不是強迫的過程。因此,「美國化」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即台灣電影院觀眾以好萊塢作為電影文化想像的參考座標,進而落實在電影消費的實踐上。 然而,在理解好萊塢電影與台灣電影院空間的相關連之前,必須先確立電影院在台灣當代社會中的意涵,才能掌握好萊塢電影如何作用於台灣電影院空間。研究者認為,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理解電影院:首先,電影院作為台灣社會的「科技空間」,相較於電視,電影院透過硬體放映設備的提升,創造獨一無二的觀影情境;其次,電影院作為台灣社會的「消費空間」,與購物商場相連結,電影消費捲入消費主義的邏輯中,強化了電影的商品特質,也突出了電影院的消費空間意涵;最後,電影院作為台灣社會的「休閒空間」,看電影是普遍的休閒活動,觀眾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可預期」的愉悅感、並自由地控制自我休閒時間,是當代最有「效率」的休閒生活,服膺台灣現代化社會的脈動。 因此,如果電影院空間是當代的科技空間,好萊塢對「高科技」的著重,強化了電影院空間的科技特質,置身其間的電影觀眾因而接收到震撼的感官愉悅;如果電影院是當代的消費空間,看電影則捲入消費主義的邏輯中,而新好萊塢的「高銷售」強化電影的商品特質,行銷/宣傳因而成為促銷商品的重點,電影於是轉變成大量的資訊和影像,充斥於台灣媒體空間、公共空間,甚至於日常生活空間,帶動起電影的「流行」。此外,電影的流行亦具有時間性,電影資訊的大量滲透僅在特定的播映期間,電影的流行消費因而組織了消費者的日常觀影/休閒時間;如果電影院空間是是當代的休閒空間,休閒的目的在於尋求日常生活的暫時逃離,而新好萊塢電影在「高概念」的指導下,簡化的電影故事內容方便消費者「體驗」電影,而高潮迭起的「重口味」說故事方式,快速壓縮觀眾的情緒和感官,給予高度的愉悅感。好萊塢電影因而畫出一道空間,提供電影觀眾恣意的幻想,情緒宣洩、以及暫時逃離的可能,上電影院看好萊塢電影因而是當代重要的休閒活動。因此,電影院空間的科技、消費與休閒意涵,連結了科技好萊塢、流行好萊塢與體驗好萊塢,交相輝映下,好萊塢電影攻佔台灣電影院空間,形成台灣電影院空間的美國化。 除了好萊塢電影外,研究者認為「藝術電影」和「華語商業電影」亦扮演「美國化」的關鍵角色。首先,藝術電影在台灣的社會中,作為好萊塢的對立面存在,即藝術作為好萊塢電影商業特質的缺席,因而具有「反好萊塢」的社會意涵。除了社會意涵上的對立外,面對好萊塢電影的文化霸權,藝術電影必須透過「影展」等社會機制來流通與消費,與院線制度的電影院產生區別,而參與其中的藝術電影觀眾,透過「看影展」深化了「上電影院等於看好萊塢電影,而看影展等於看藝術電影」的社會意涵。其次,華語商業電影一直採取和好萊塢電影直接競爭的策略,但90年代中期後,華語商業電影不敵好萊塢電影,幾乎退出台灣主流電影市場。2000年後,華語商業電影混雜好萊塢電影文化元素(例如:科技等),改以新的面貌重新召喚台灣電影觀眾,文化上的「混雜」策略似乎動搖美國化的意涵。但不可忽略的是,新興華語商業電影其實是好萊塢欲擴大全球電影獨佔率,透過招納他國電影工作者,或出資委託他國電影工業產製電影等策略下展現的結果,因而在理解文化混雜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全球化下跨國資本主義的權力關係。因此,「文化混雜」若是由跨國企業—好萊塢進行,無疑深化了好萊塢電影在台灣市場的根基,亦再生產了台灣電影院空間的美國化意涵。

參考文獻


王維菁(1999)。《著作權與台灣影視產業的政治經濟分析》。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
吳廷勻(2006)。《藝術電影迷與台灣電影消費階層化現象之研究:以布迪厄(Bourdieu)文化社會學為研究取向》。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吳聰敏(1988)。〈美援與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145-158。
李丁讚(1996)。〈「邊緣帝國」:香港、好萊塢和(殖民)日本三地電影對台灣擴張之比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1:141-170。
李登科(1999)。〈五十年的「中」、美、蘇俄關係〉,《中國大陸研究》,42﹝10﹞:45-67。

被引用紀錄


彭怡蕙(2011)。「好萊塢電影」裡的中國音調及自我音樂之實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4314
林雅婷(2012)。美國影集在台灣─購片與播映的脈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046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