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40.21
  • 學位論文

臺灣出版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之研究(1986-2003)

指導教授 : 吳志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歷史類兒童讀物可說是歷史教育最早的一環,其內容及品質會影響兒童對歷史的興趣及其歷史知識,因此本文針對1986-2003年臺灣出版之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探討各套書的編輯、出版理念,與其內容的正誤及史觀。 優良的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須具備兒童性、趣味性、歷史性及教育性等四大特質。本文以這四個特點來考察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之內容,得出下列結論與建議: 一、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的出版理念,其首要考量為「市場需求」,其次才是「推廣歷史教育」、「正確性」及「趣味性」。 二、各套書撰寫情形可分著作、編輯、翻譯三種,大部分的套書作者、編輯、譯者均無史學的專業背景,因此有出版社請學者或教授掛名監修、審訂、主編等,但內容仍有錯誤。 三、本文探討各套書的內容,發現文字使用上常見的缺失有注音符號錯誤、錯漏字、不稱專有名詞、稱號錯誤,以及錢幣的單位錯誤等;內容方面,則發現年代錯誤,引用稗官野史,違背史實等三大缺失;插圖安排方面,常見的缺失為圖文融合不佳、圖文不相關及圖旁未加說明。手繪插圖常出現的缺失包括服裝及髮式錯誤、違背史實及不合常理。 四、考察各套書呈現的史觀,發現臺灣本土作品呈現「大中國思想」,取材自中國的作品依循了中國的「中國史觀」,翻譯自日本的作品則呈現與臺灣史觀不同的日本立場。 五、作為教科書輔助讀物的「中國通史類兒童讀物」,「兒童性」與「趣味性」相當重要,「歷史性」與「教育性」更是不可或缺,文字使用、史實書寫及插圖安排務求正確,史觀則需以臺灣為主體。

關鍵字

歷史 中國通史 兒童讀物

參考文獻


3.王家儉,《李鴻章與北洋艦隊:近代中國創建海軍的失敗與教訓》,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
9.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清的國族想像〉,《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期33,2000年6月,頁77-158。
10.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期28,1997年12月,頁1-77。
12.吳志鏗,〈清初前期薙髮易服令的施行〉,《師大歷史學報》,期23,1995年6月,頁169-202。
1.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1997。

被引用紀錄


邱雅蘭(2011)。青少年台灣文庫歷史讀本與台灣認同形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3985
郭姿含(2011)。圖像與真實-台灣史漫畫的發展(1990~2010)〔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495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