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8.36.141
  • 學位論文

王船山氣論下的人性觀與身心思維

指導教授 : 林安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以王船山氣論下的人性觀與身心思維為研究主題,旨在通過船山本體宇宙論的進路,闡明其人性論、身心論及工夫論所呈現出的特殊觀點。首先在「以氣為體」的哲學架構下,氣是辯證地涵具理氣、道器、精神與物質的存在,打破了宋明儒學以理為體、以氣為用的思想趨勢,並且為「氣」這個概念,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內涵。而基於對於「氣」的重新詮釋與理解,反映在「人」這個具體生命的思考上,則展現為「氣中有理」的特殊人性形式,人的身心皆具備了道德根源,而人性也展現為一個持續活動變化的歷程。進而使人性之善的內容可以經由人的參與而更趨豐富充實,不僅肯定了現實世界的價值,也為自然世界賦予了道德的意義。落實到身心關係的看法之上,則心是道德的主宰,決定了善惡的方向,而身則成為開展道德實踐的憑藉,彼此展現為心主身從、身心自在和諧的狀態。相應於此,天理與人欲也不再相互對立,而轉變為相互為體,人欲是天理的基礎,天理是人欲的依歸,進而建立起理欲合一的身心模式。展現在工夫論的主張,則一方面強調道德動力的培養,在未發之中存心養性,已發之後則集義養氣。另一方面,對於道德法則的掌握與落實,則主張透過學思互濟的方式來確立道德法則,以及格致相因的途徑以成就道德事業。進而建立起人文化成的道德世界,達到由內而外開展道德實踐的圓滿理境。

參考文獻


汪學群,《王夫之易學──以清初學術為視角》,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5月一版一刷。
林安梧,《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9月初版。
林安梧,《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年9月初版一刷。
林安梧,《論語──走向生活世界的儒學》,臺北:明文書局,1995年5月初版。
林安梧,《儒學革命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8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