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5.226
  • 學位論文

臺灣婦女團體的長青樹--臺灣省婦女會(1946-2001)

指導教授 : 吳文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臺灣省婦女會成立於1946年,2001年改制為中華民國婦女會總會,至今仍存在。就其發展歷程觀之,該會是戰後臺灣第一個合法成立的省級婦女團體,亦是目前會齡最長的婦女組織。該會組織結構、參與成員及工作與臺灣女性密切相關,可說是戰後婦女團體的代表。本文旨在探討該會組織沿革、會務結構、人員編制、言論及實踐,並評價該會在戰後臺灣婦女團體中的特殊性和影響力。 省婦女會經過草創、穩定、茁壯及革新時期,歷經三次章程修訂,使該會方針更加明確,進而制度化。在組織方面,該會執行由各級會員代表大會決議,決策由理監事會策劃,行政由組訓、文教、輔導和總務分組掌管,層層相屬、分工合作。參與該會的女性涵蓋不同年齡、籍貫、階層、學經歷,呈現其多元化特徵。省婦女會長期發行機關刊物《臺灣婦女月刊》、《臺灣婦女通訊》及《臺灣婦女》,討論婦女議題、論述婦女角色及反映婦女生活。以政治參與、就業輔導、改善社會風氣及推動社會福利與救濟為實踐項目,長期積極推動婦女工作,對臺灣婦女影響深遠。 臺灣省婦女會開啟戰後臺灣婦女團體、婦女工作的新紀元。該會關心廢娼、爭取婦女參政權、婦女保障名額、婦女福利及社會救濟等,為其後新興婦女團體延續。當「臺灣省婦女會」的名稱走入歷史,一則標示該團體邁入新的階段,一則顯示婦女團體和婦女工作方針的改變。省婦女會在臺灣婦女發展史上已完成階段性的任務。

參考文獻


25.臺灣省政府社會處編,《臺灣省社會處檔案》。
2.《中央日報》(1949.3-1971.12)
5.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1992。
10.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台北:自立晚報,1993。
18.游鑑明,《傾聽她們的聲音:女性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史料的運用》,台北:左岸文化,2002。

被引用紀錄


莊韻親(2009)。當個怎樣的母親?戰後台灣法律中的母職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9.00451
羅月雲(2015)。唐代婦女時尚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1/fcu.M9816917
林迎曦(2012)。女性身體意象於數位藝術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9578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