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3.26
  • 學位論文

臺灣艋舺龍山寺籤詩及其文學性研究

指導教授 : 邱燮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龍山寺百首籤詩〉又稱〈百首觀(世)音靈籤〉、〈觀音一百籤〉,在臺灣使用此套籤詩廟宇雖不多,僅限於名為龍山寺的寺廟或主祀佛教的寺廟,但因艋舺龍山寺及鹿港龍山寺頗富盛名,香火鼎盛,使此套籤詩廣為人知、影響深遠。 籤詩多以七言四句或五言四句的絕句形式呈現,亦有四、五、七、八言長短間雜的句式。籤詩雖句式如古典詩,但部分平仄、用韻卻不合格律,甚至有押韻不諧的情形。籤詩內容常假借歷史故事及民間傳說,或化用前人詩詞、名言佳句而成,可視為民間文學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成果,以詩歌為載體,作為占卜吉凶之用。 籤詩的源起深受中國占卜學術影響,上可追溯自《周易》的占卦方式及思想,以詩為形式則源於「讖語」、「詩讖」,籤詩內容蘊含豐富的哲學思想及儒釋道各教教義,說明籤詩是自古迄今累積占卜學術及各教經典,逐漸世俗化、簡易化的產物。若將籤詩的宗教形式抽離,單純視為文學作品來看待,它同樣具有詩的意象與韻律之美,辭麗優美,雅俗兼具的詩文,加上貫通古今的歷史、傳說典故,其中的文學性極富研究價值。 本論文選擇單一版本籤詩,探究其歷史源流、文學性質及典故來源出處。依序分為六個章節:緒論、籤詩探源、觀音信仰與龍山寺源流、龍山寺籤詩文學性研究、龍山寺籤詩典故出處探究、結論。期能以中國文學的角度探究籤詩的各部分,藉由種種分析,賦予籤詩文學價值的肯定,並能重新領略籤詩之情境美感。

關鍵字

籤詩 靈籤 占卜 龍山寺 觀音 民間文學

參考文獻


(清)江日昇:《台灣外記》第二冊 (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年《台灣文獻叢刊(60)》)
(清)林豪:《東瀛紀事?逆首戴潮春伏誅》(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年《台灣文獻叢刊(8)》)
李亦園,<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一個象徵人類學理論模型的建立>《中央 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五十六期,1984。
無生,<儒釋道大家一起來-訪阮昌銳教授談台灣民間信仰>,《師友》,235期,頁26- 29,1987。
洪健棣,<從台灣民間信仰勃興的現象分析宗教人的心態>,《台灣神學論刊》,10期,頁53-104,1988。

被引用紀錄


張秀珠(2012)。呂祖籤詩研究--以木柵指南宮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015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