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31.245
  • 學位論文

幼兒園教師實踐美感經驗課程之行動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f A Pre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ation of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Curriculum

指導教授 : 簡淑真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為方法,探究幼教師實踐「美感經驗課程」的過程,透過「美感經驗」課程的主題選擇、教師引導幼兒獲得「美感經驗」的策略,以及教師自我對「美感經驗」詮釋的突破三個研究問題,探究個人在實踐美感經驗課程時,課程的調整、教師的引導以及自我的省思,並藉此對幼兒園美感教育有更深一層的領悟。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大班班級幼兒-13位女生、17位男生為研究對象,進行3個月左右的美感經驗課程,透過拍照、錄音錄影、專業同儕會議的對話討論、幼兒作品的呈現、教師省思等方式蒐集研究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一、「美感經驗」可以透過任何統整性主題課程進行。二、教師引導的策略分為討論式引導、鼓勵性引導、情境式引導、支持性引導四種。教師需提供有計畫的經驗、發展幼兒覺察與探索的能力,同時運用班群、情境建置等方式,營造一個能形成生產性美及回應性美感經驗相互交流的情境,讓回應賞析成為創作的一部份,是幼兒獲得美感經驗的關鍵。三、深度省思帶來教師引導方式的改變,教師自身先感受美才可能引導幼兒感受美,然而,不論何種課程,相信幼兒、以幼兒為中心是共同的基礎;透過省思,研究者發現「美感經驗」並非教師給予,乃是師生共創的。整體而言,美感經驗課程並不侷限於何種課程型態,教師本身的信念與經驗影響著教師的引導方式,也影響著「美感經驗」的產生,只有教師對美有更多的體會,美感經驗課程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江合建(2001)。杜威藝術經驗理念之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7,17-35。
Carr, W. & Kemmis,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Falmer
Dewey J.(1958).Art as experience. New York:Capricorn
王淑芬(2011)。尋找生活課程的美感經驗-Dewey美感經驗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概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