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26.105
  • 學位論文

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比例推理問題之診斷與課中補救教學

none

指導教授 : 楊凱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七年級學生在小學學習比與比例單元之後,尚未接觸國中比例單元之前,在不同的數字結構或語意結構之下,對於比例推理的解題表現。以及學生使用加法策略的比率,及其誤用加法策略的原因。研究者利用自編的「比例推理前測試題」,對基隆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學生進行施測。發出試題200份,收回有效試卷共194份。研究者藉由試題的解題過程,蒐集所需資料並加以分析探討。透過訪談瞭解學生解題錯誤之觀念,再據此設計補救教學活動,並進行課中補救教學。最後再利用研究者自編的「比例推理後測試題」進行施測,以探討補救教學前後之改變。 研究結果概述如下: 一、數字結構與語意結構對於比例推理解題表現的影響 1.在同一種語意結構之下,三種數字結構由簡易到困難依序是第I式、第Ⅱ式,最難的是第Ⅲ式。 2.在同一種數字結構中,四種語意結構由簡易到困難依序為「關聯的集合」、「部分-部分-全體」以及「熟知的量數」,最難的則是「擴大與縮小」。 二、加法策略的誤用情況 1.以數字結構而言,使用加法策略的情況主要集中於「第Ⅲ式」。 2.以語意結構而言,主要集中於「部分-部分-全體」及「擴大與縮小」兩種情境。 3.誤用加法策略的時機: (1)當題目中的數據不是整數倍,或者數據無法整除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2)遇到某些題目或語意結構,不管數據為何,都使用加法策略。 (3)看不懂題目或不了解題意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三、課中補救之成效 1.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的解題表現,與其他所有受試者相比,有顯著差異。 2.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相關類題的解題表現,優於其他所有受試者。 3.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相關類題使用加法策略者,明顯少於其他受試者。

關鍵字

比例推理 課中補救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李源順、林福來(1998)。校內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互動模式。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3(2),1-23。
李源順、林福來(2000)。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多元化。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5(1),1-25。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3)。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皮亞傑理論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江愛華(2002)。國小五年級小數診斷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