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1.222
  • 學位論文

嵇康的處世哲學及其對莊子思想的依違

none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嵇康自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學界也指出其思想受老莊所影響。然而,他忤逆當局、受刑身死,在因順與對立、養生與殺身之間,給人衝突的印象,因此有評者認為他不得老莊之真旨。本文關注嵇康與《莊子》思想如何面對生命困境,以求具體指出嵇康繼承及違離了《莊子》思想的哪些部分,並對評價角度進行反思。   本研究依困境的成因,區分出「個體性困境」與「社會性困境」。嵇康處理「社會性困境」的主張,接近《莊子》外、雜篇,批判性較強。《莊子》內篇十分重視處世技巧,講究「虛心」的工夫及「因順」的方法,嵇康處世思想對此幾無著墨。從處世行為來觀察,其「清峻」性格充分發露,雖然呼應「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卻與「終其天年」的養生觀相悖。在思想與行為間,既有矛盾性,也有一致性。想要解釋嵇康生命的矛盾現象,應著眼於其志向排序,究竟以何者為先。本文比較其「全身」與「任真」兩種思想傾向,分析冀求目的與施用範圍,指出二者在特定生存情境下無法兼容,嵇康又未釐定次序,在思想方面確有矛盾。志向的衝突,並不貶損嵇康其他方面的成就,其人格、品德,尤為後世推重。

關鍵字

困境 矛盾 越名教 自然 清峻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吳冠宏:〈從莊子到嵇康──「聲」與「氣」之視域的開啟〉,《清華學報》新44卷第1期,2014年3月,頁1-28。
一、古籍
(一)經部(依撰、注者時代排列)
[周]左丘明著,[日本]竹添光鴻箋:《左傳會箋》,臺北:天工書局,2005年。
[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疏:《毛詩正義》,收入阮元:《十三經注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