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168.16
  • 學位論文

「は」的根本問題—從三上章與西田哲學的對論談日本靈性—

Research on "は" : Discourse of Japanese Spirit between Mikami Akira and Nishida Philosophy

指導教授 : 張崑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揭露出何謂「日本靈性」,而這個問題直接關聯到日本人的思維方式背後是否具有一種別於他者的獨特「構造」。本文站在晚近語言學研究中認為語言習慣能夠影響思想差異的立場出發,企圖藉由對日本語構文中負責「係り結び」的係助詞「は」在日本語文法體系中位置及使用功能的解明,以探討日本人的世界觀是如何被語言所限定。再者,此研究將會進一步透過最能夠代表日本原生哲學思想的哲學者西田幾多郎的哲學體系所呈現出的邏輯構造,來回頭與日本語構文結構互相參照,試圖揭示語言與思想的同一性,我們認為這是一種「綑綁」而密不可分的「限定關係」。被譽為日本語學之父的三上章認為,係助詞「は」主要具有提示主題與取代其他格助詞角色的兩種功能,反對傳統在日本學校教學體系中所使用的「學校文法」中所定義「確立主語」的用法。三上提到,日本語並非如「西洋語言」的文法系統一樣必須要有「主-述」的對應關係,而是具有自身「述部一本建」的語言特色。這種對於述部的重視而取消了「は」確立主語的影響力,正能夠讓我們對西田幾多郎與田邊元對於「場所的自我展開」與「種的媒介」兩種不同立場的論爭有所省思。本研究即是希望以雙邊螺旋對比的方式,觀看所謂「日本精神」的兩個不同面向,談論當不同面向的思維落實在現實行動中時,會產生什麼樣的差距。我們認為這樣的差距在近代日本中獲得相當具體的體現,這種差距主要在於「國家」與「個人」的對立。也就是丸山真男所談論的「制度」與「精神」的拉扯;也因此我們必須談論丸山的日本論,而丸山真男的方法學也將在本文中扮演貫穿全文的角色。這兩者之間有無對立?若有,這樣的對立我們應該如何超克?我們認為解決的關鍵在於後期西田所提出「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概念。這是一個「去除概念限制」的「概念」,是前期「純粹經驗」概念的核實。套用西田的話來說,「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雖然是「同一」,但卻並非「無差別的同一」,而是辯證的一。自我雖在,但卻必須死,經由死而轉換成一。而死卻不意味自我的消失,自我仍在,以死的方式在。「死到生」、「生到死」的構造形成了一種動性,歷史由此而得以成立。我們只有經由「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概念才能夠超克所謂的「日本精神」,才能夠談「世界」。從這個意義上來談,西田哲學從來也不是日本哲學。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語言學暨日本語學類
趙元任(1980)《語言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
徐通鏘(2014)《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陶秀璈、姚小平編(2010)《語言研究中的哲學問題》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Halliday ,M.A.K.(2015)《論語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