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204.208
  • 學位論文

我要活下去:中國影視生產場域中的台灣編劇、導演、與製作人

It’s about Survival: Taiwanese Producers, Directors and Screenwriters in the Field of Screen Production in China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兩岸電視劇的生產連結,正好座落在中國電視的市場開放與商業化的背景之下。隨著產業化的發展持續前進,中國影視消費市場的擴大,依循著彈性化的生產邏輯,中國影視製作與跨國產業鏈的連結越來越密切,也從生產的邊陲逐漸成為核心。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研究關注於在2000年之後,藉由偶像劇和鄉土劇,從外銷到合製與中國電視產業建立連結的這些影視工作者。在產業環境的變遷之下,對這些影視工作者的位置與行動有什麼影響,而他們又是怎麼因應。 台灣的這些影視工作者過去透過台灣偶像劇和鄉土劇知識和技術移轉的「模式交易」,進到中國影視生產場域。但在台灣電視劇模式隨著中國產業的發展和台灣產業的蕭條,導致建立起產製合作的戲劇模式的貶值。在象徵資本流失的情況下,也改變了台灣製作團隊在中國影視生產場域的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台灣製作人在中國影視生產場域的地位逐漸成為「代工者」的角色。藉由台灣偶像劇或鄉土劇殘存的象徵資本,以及相對低廉的製作人本,獲得機會。 而對於以自由工作者工作型態生存的台灣編劇和導演,作為在中國產業中的「打工者」,也必須面對市場的需求做出調整,確保生存。但所謂的調整仍然是建基於過去製作偶像劇或鄉土劇的經驗和技術,也對應著中國特定戲劇類型的製作需求。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 1-36。
魏玓(2006)。〈合製文化:反思全球化下的國際電影合製〉,《新聞學研究》,89: 127-164。
〈《泡沫之夏》何潤東三本書敲定女主角大S〉(2009年3月16日)。《新浪娛樂》,取自http://ent.sina.com.cn/v/h/2009-03-16/03142421670.shtml
〈柴智屏炮轟兩岸合拍劇:演員戲份比例限制不妥〉(2010年11月3日)。《騰訊娛樂》,取自http://ent.qq.com/a/20101103/000039.htm
〈陳玉珊談兩岸偶像劇製作差異〉(2013年8月26日)。《新浪娛樂》,取自http://ent.sina.com.cn/v/m/2013-08-26/14073995684.shtm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