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3.214.130
  • 學位論文

龐迪我《七克》寓言研究

none

指導教授 : 顏瑞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龐迪我(Diego de Pantoja,1571-1618)為晚明來華之耶穌會傳教士,自1599年進入中國,十八餘載的光陰,他肩負傳教使命,在以西方近代知識為傳教媒介的手段上,他則變身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使,隨利瑪竇在中國為西方知識的東傳留下重要的貢獻。《七克》為龐迪我之重要漢文著述,該書題名「七克」,即「人所須攻克之七」之意,主要藉對天主教「七罪宗」、「七天德」之探討,與中國有志修德者分享西方天主教「克罪修德」之修身工夫,期許共勉邁向聖賢之完人境界。《七克》為文之精采,不僅因證道論述之精實切近,更有紛呈的故事材料為其添翼增色,此諸多的故事安置論述之中,在發明意旨的用意下,已轉化為寄託寓意的寓言。本論文即以《七克》中的寓言為研究對象,統整書中共計一百六十二則的寓言,進行深入探析,歸納故事特色,並開拓對晚明漢譯寓言之研究。 本論文內容共分作七章:第一章〈緒論〉,主要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與取材、文獻回顧以及研究方法及步驟。第二章〈龐迪我其人與《七克》其書〉,主要介述龐迪我之生平事略與在華貢獻,並其作《七克》的成書意義與在華評價。第三章〈《七克》的文體特徵與寓言來源〉,主要由文體特徵的角度檢視《七克》的書寫特色,並介紹《七克》寓言的取材來源。第四章及第五章則為〈《七克》寓言的主題內涵〉(上、下),主要按《七克》七卷的順序,以七卷「七罪宗」的主題分節,探討各卷的罪宗與天德的內涵,並作寓言故事之寓意探析。第六章〈《七克》寓言的角色與情節〉,則探討故事的構成要素,主要探究《七克》寓言的角色及情節類型,並不同類型所帶來的對讀者的功能與影響。第七章〈結論〉,總結全文研究成果,以見《七克》寓言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字

龐迪我 《七克》 寓言 晚明 傳教士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古籍與典籍文獻
﹝周﹞莊子著、郭慶藩編、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明﹞艾儒畧著、葉農整理:《職方外紀》,收錄在《艾儒略漢文著述全集》(桂林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明﹞李之藻編:《天學初函》(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8年)。
﹝明﹞沈德符撰、趙永紀選注:《萬曆野獲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