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89.170.206
  • 學位論文

生活實踐成家—烹飪/類紀錄節目《誰來晚餐》非典型家庭形構與餐食分工

Life Practice-Based Family—The Representation of Taiwan Families and Meal Preparation in the Cooking/Reality Program, Guess Who

指導教授 : 蔡如音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節目以真人實境秀的方式,帶領觀眾深入各種家庭,節目也添加了食物作為節目的重要元素。本研究欲探究此節目藉由日常生活親屬實踐與共食再現出何種台灣現代家庭樣貌?又再現出何種現代家庭的飲食文化?與過去烹飪節目對於吃的描寫、餐食分工有何不同? 本研究發現公共電視《誰來晚餐》節目產製有其特殊的社會性與生成脈絡,結合卻也顛覆以往烹飪節目與真人秀的建構。從量化內容分析,察覺現代家庭型態的組成多元,也發現節目不追求還原真實世界的家庭型態比例,而是著重於各類家庭的再現。揀選了兩類非典型家庭再現作深入文本分析,分別是男主內、女主外家庭,與跨性別/同志家庭,以性別來瓦解傳統家庭建構與餐食分工。發現在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庭,節目以三種角色來再現主內的男性,即為樂在其中的主夫、矛盾伺機而動的奶爸,及心不在焉的男主人。而在跨性別/同性家庭再現,從以愛成家、家庭角色的實踐與轉化、家中經濟等角度做切入。 節目中的餐食再現以家庭日常情況為主,不包裝也不營造「生活風格」的想像,反而呈現瑣碎的備餐狀況及日常的用餐場面,以此來貼近真實。在男主內、女主外的家務餐食分工中,男性雖待在家卻不一定要背負著餐食任務。男性與女性的備餐呈現也有著很大的差異,男性備餐多以快速、便利為首要考量,烹煮出的菜色原創性低,更不享受廚房賦予煮菜者的權利空間。於跨性別/同志家庭的餐食分工著墨不多,仍可以見幾種樣貌,分別是共同協作、專人負責、外食,外食型態的出現,讓餐食的探討出現不同的面向,更可視為餐食跟家庭間的脫離與解放。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7)。〈土地面積、戶數與人口數〉取自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公共電視法(2009)。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P0050025
方云萱(2016)。《一間廚房、兩代女人:電視食品廣告再現的家庭女性代間關係》。中山大學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學位論文
方念萱(2002)。〈與誰相共?台灣公共媒體公共性的紮根法研究─以公共電視公眾近用節目為主〉,收錄自馮建三編,《自反縮不縮?新聞系七十年》,頁:293-313,台北:政大新聞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