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56.45
  • 學位論文

經營績效與內控缺失之關聯性研究-以銀行業為例

FIRM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BANK INDUSTRIES

指導教授 : 鄭桂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近年來全球形成一股金融自由開放及整併的風潮,使金融機構的資本及規模日漸擴大,造成資源越集中並產生綜效之作用,但卻陸續爆發金融弊案,以國外來說,有1995年英國霸菱銀行(Barings Bank)事件,最後使得霸菱銀行破產。2007年則發生美國次級貸款問題(Subprime Lending),此甚而引發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及危機。另有日本大和銀行(Daiwa bank)債券交易事件及2008年爆發的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bnerale),造成法國興業銀行49億歐元(約台幣2300億元)的鉅額虧損。而國內之金融弊案,則有中興銀行、國際票券、彰化四信及中華銀行等不當控管致使銀行蒙受重大損失,尤其是2007年爆發我國史上最大金融弊案-力霸案,淘空及被詐欺資產金額高達731億元以上,其受害產業遍及金融、通訊及傳統產業。此案不但引發社會動盪、銀行擠兌及員工生計無助,且擾亂金融穩定,影響國家社會經濟甚巨。 以上事件皆顯示金融機構曝露在信用及作業等風險中,也突顯出內部控制存在的價值,亦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一環。因為金融機構若能維持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避免作業疏失與舞弊的發生,另一方面則可為各項作業達成最佳配置,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並確保經營政策之有效執行,進而可協助金融機構穩健成長及永續經營,故金融機構之內部控制的實施及其有效性是重要。 且金融機構是吸收社會大眾存款以從事資金貸放之行業,並提供經濟發展所需之信用,乃經濟社會支付制度媒介的重要角色,其經營績效的的良窳及經營狀況優劣均影響社會大眾權益、金融情況及經濟秩序頗鉅,甚則會影響全世界的金融環境。 本研究以國內上市的商業銀行,其中包含金融控股公司下的銀行的「內部控制聲明書」為樣本,透過我國「內部控制處理準則」-是根據COSO架構訂定五大要素來分析銀行的內部控制缺失發生情形,將銀行分類為無內控缺失及有內控缺失的銀行(ICD_Dum),並進一步判定其內控缺失頻率(缺失次數) (ICDN),並以中央銀行對各家銀行的主要財務比率及相關公司治理變數,來進行多元迴歸分析,瞭解內部控制缺失對經營績效之影響。藉以瞭解銀行內部控制自評報告,即「內部控制聲明書」的揭露,對於銀行業的經營績效是否有正面的促進效果。 本研究實證結果彙總如下: 一、銀行發生內部控制缺失與否(ICD_Dum)與經營績效(ROA和ROE)不一定呈負相關。因為發生內部控制缺失有嚴重程度上的不同,如因行員不熟悉作業流程而造成內控缺失或是管理階層逾越權限,掏空銀行資產而產生之內部控制缺失,兩者因影響層面或廣度不同,故有嚴重程度上的不同。 二、內部控制缺失頻率(缺失次數) (ICDN)越高經營績效越差,在資產報酬率(ROA)、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呈現負相關,此表示內部控制的良窳與經營績效之表現是息息相關的。 關鍵字:內部控制、經營績效、公司治理

並列摘要


The financial scandals of banks has happened recently which may due to improper internal controls, integrity problem of the Managers, and inadequate internal audit, etc. These issues drew my attention to research the value of internal control, which is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performance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The banks 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by five elements of COSO Report. On the other hand, Using variables of Central Bank CAMELS Rating System perform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ule to examine correlation between material weakness in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quality of firm performance. Through this method, we found out that there is inverse cor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the quality of firm performance.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Firm Performance、Corporate Governance

參考文獻


李馨蘋、莊宗憲,2007,公司治理機制與公司績效之實證研究,東吳經濟商學學報,57期,頁1-27。
張日炎,2007,台灣銀行業的內控與風險管理,內部稽核,61期,頁25-29。
張思國、陳脩文、鄭益成、黃曉慧,2009,公司治理因素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關聯性之研究(上),證交資料,567期,頁6-25。
葉銀華、柯承恩及李存修,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劉立恩,2001,股東就公開發行公司內部舞弊所得主張之損害賠償權-論「內部控制聲明書」所導入之責任調整效果,律師雜誌,259期,頁88-98。

被引用紀錄


何秀蓮(2016)。機關成員對內部控制之角色認知對內部控制成效影響之研究-以某公立博物館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35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