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0.238.187
  • 學位論文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科學風格─以馬爾地夫海水面升降之研究為例

Two Scientific Styl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Researches-- A Case Study of Sea Level Change in Maldives

指導教授 : 傅大為

摘要


摘 要 全球氣候變遷無疑是當今重要的科學議題,除了在科學界備受矚目,政治、經濟、文化等面向也可見其影響。然而在各界關注全球暖化的同時,我們也常聽到質疑或否定的聲音,因此,本論文嘗試從科技與社會的角度切入,以馬爾地夫海水面升降的爭議作案例分析。 本論文希望跟隨科學家研究的腳步,掌握目前全球氣候變遷研究的特徵。筆者挪用科學哲學家Ian Hacking提出的「科學風格」,並將之與Michel Serres提出的「維納斯」與「戰神」風格作一連結,嘗試以此兩種風格作為初步分析的架構。 在本論文的分析裡,當今主流的氣候變遷研究可歸為「維納斯風格」,其重視不同系統的交互影響、且在社會面向上亦重視結盟。而能進行不同系統交互影響的複雜研究,更是與電腦模式這個技術物密切相關,有了此技術才能使各地分散的數據統整為具全球性意義的資料。 相較於「維納斯風格」,在馬爾地夫海水面升降的爭議裡,異議者Nils-Axel Mörner則聲稱其研究方法乃重視實地觀測的地質學方法,且重視「在地性」。基於「在地性」這點,筆者暫且將Mörner歸為「戰神風格」,以與「維納斯風格」的全球性作區別。經由兩種風格比較,本論文希望指出,不同風格皆有其視角,因此面對科學爭議時,應該讓更多種研究方式參與。 最後,本論文回到台灣的氣候變遷研究脈絡,指出台灣學界在參與國際合作時,對「國際」與「地方」的關係需要更多討論,以利研擬適合台灣發展的研究策略。此外,由於不同研究方法掌握到不同研究對象,常民經驗因此也是值得被關心的面向。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吳明進,2007,〈極區研究與全球變遷〉,《全球變遷通訊》,第53期。
林宜平、張武修,2006,〈行動電話的健康風險管理與溝通:預警架構的政策應用〉,《研考雙月刊》,30卷2期。
柳中明,1994,〈「全球變遷研究」剖析與國內研究困境〉,《全球變遷通訊雜誌》,第1期。
柳中明、林文澤,2002,〈國外著名全球氣候變遷整合模式的發展狀況與願景〉,《全球變遷通訊》,第35期。
徐嘉君、林淑華,2008,〈全球氣候變遷模式推估與情境模擬簡介〉,《林業研究通訊》,Vol.15 No. 2。

被引用紀錄


陳文葳(2015)。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的建構、組織與功能演變:以跨國法制歷程觀點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164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