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53.154
  • 學位論文

第一夫人的消費政治與政治消費:以台灣(1996-2009)為主要背景

On politics of consumption and political consumption to First ladies’ phenomenon in Taiwan, 1996-2009

指導教授 : 朱元鴻

摘要


本研究論文觸及第一夫人角色的歷史時期(1996-2009),從曾文惠開始參與直選總統時代的競選活動為始,至周美青為第一夫人期間,並暫止於吳淑珍海外洗錢案的一審宣判。在這段不長不短的十三年間,第一夫人角色歷經角色意象遽變與世代文化的認同落差,都硬生生地疊映在這個時期裡。先是居於幕後且深受日本殖民遺緒沾溉的傳統小女人典型;繼而又快速轉化為象徵在島內政治空間上北南撕裂的來自台南的吳淑珍亦成為想像本土精神代表人物。往後,宣稱捍衛主權、民主獨立精神的第一夫人曾大開大闔、廣受愛戴。第一夫人角色在民主政體裡因其矛盾的身份地位,取得權利而成為政治掮客,媒體再現中此角色又成為禍及國家、傷害認同情感,使政治支持者痛心。在這種情境下,立即發生效應的是,象徵政治清流的嶄新形象,在寧可無為也不可無德的社會氛圍中,再度複製了一個第一夫人的政治與媒體奇觀。而正是這些奇觀,使本研究著眼於探究、解釋、說明第一夫人如何成為政壇、媒體、社會大眾所關注的焦點與蔚為奇觀的生成條件。本研究發展「媒體再現中的第一夫人」、「民主選舉中的第一夫人」與「『代理有閑』的當代實踐」等三個向度,劃分出兩個彼此牽連的社會構面與一個反思性的位置。其次,我們提出了「政治消費」與「消費政治」等兩個概念。試以這兩個概念作為文化觀微的取徑,探討第一夫人的消費政治與政治消費現象,以分析於前述三個彼此互涉的結構面裡,逐步探討觀察到的第一夫人現象,闡釋第一夫人角色是在什麼樣的生成結構中,產生其「消費的」與「政治的」效應。藉由選舉文化與媒體生態間彼此輝映成局的社會現象,並在這些現象中視第一夫人角色意象變化為一可回應這些變的脈絡;亦即回應第一夫人角色內部變化的同時,也重新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現實。

參考文獻


王紹光,2007,〈台灣民主政治困境,還是自由民主的困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5期:183-190。
石之瑜,1996,〈蔣夫人與中國的國家性質——後殖民父權文化的建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4期。
Bourdieu, Pierre著,蔡筱穎譯,2000,《布赫迪厄論電視》,台北:麥田。
黃馨慧,2004,《抗戰前後蔣宋美齡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的角色研究(1936-1950)》,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audrillard, Jean ,1993 (1976), 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被引用紀錄


胡宥心(2011)。第一夫人角色的媒體再現-以周美青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33132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