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旨於以參與電聲與器樂之即時互動音樂之演奏者的角度,以指導教授曾毓忠博士的作品《Extesion II》為根基,探討現今電聲科技與器樂的結合方式及型態。 第一章首先由電學與電腦科學的演進角度,檢視科技對音樂之影響,並追溯電聲相關技術的發展,一步步探討其對於音樂組構產生與傳輸模式等方面之變化。第二章將詳述《Extesion II》的軟硬體媒材,器樂方面有竹笛的使用與演奏技巧研究;軟硬體則是個人電腦上的Max/MSP程式內容,講解聲訊處理的方式,並討論電腦程式的操控模式。第三章將從討論竹笛與電腦程式的媒合關係開始,闡述電腦科技與器樂的搭配所延伸出的聲音效果及美感;並從譜面的解讀、竹笛的延伸技巧與音色變化與電聲的段落配置來討論作品的聲響概念,並講述本作品所使用的非傳統竹笛—八孔竹笛的應用方式,與其帶來的演奏技法的改變。第四章將討論作品在創作實踐上所遭遇的各種困難與解決之道,並以問答模式將作曲者在作品創作上所遭遇到的困難做一詳實紀錄。第五章討論《Extesion II》的實踐結果,與其對竹笛音樂的貢獻,並為個人未來的音樂參與活動,提領發展重點與方向。
The goal of this thesis is to analyze methods that combine current real-time interactive music techniques and acoustic instruments.
In chapter 1, we introduce the history of electro-acoustic technology and discuss how electronic sound is produced and transferred. Chapter 2 introduces the acoustic instrument (Chinese bamboo flute) and software (Max/MSP) involved 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