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21.241.17
  • 學位論文

生物資料庫之保密倫理

The confidentiality ethical of Biobank

指導教授 : 李瑞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探討生物資料庫之保密倫理,針對生物資料庫研究目的和設計所特有的保密問題進行分析,以規劃出周全的生物資料庫保密機制,維護參加者的保密。考量基因資訊是持久的家族性資訊,基因資訊一旦被洩漏,參加者及其家人乃至於族群與後代子孫,將承受來自被社會各界歧視的不公平待遇,甚至目前知識還不能設想相關人等將面臨多大的風險。因此,本文以康德義務論、功利主義和儒家倫理學等觀點進行分析,以尊重自律原則證成生物資料庫對參加者具有保密義務。 並且以不傷害原則來證成生物資料庫的保密,應用傳統醫病關係中的保密原則證成生物資料庫保密,考慮當保密原則與公共安全相衝突的情況,以醫護人員具有維護公共安全的積極責任,在規劃完善的保密機制前提下,支持建置生物資料庫以維護公重安全的合理性。參考各國生物資料庫的保密機制,提出符合生物資料庫功能運作,可追溯參加者身分的匿名化保密措施,並且配合相關的保密措施,包括研究計畫必須經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查許可、資訊系統的保密管理、鼓勵家庭式同意、限制使用對象、防災應變措施和解體時的資料處理等,以健全生物資料庫的保密機制,實踐對參加者的保密義務,維護參加者的隱私權利。

關鍵字

生物資料庫 保密 自律 諮詢同意

並列摘要


This thesis i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thical problem of confidentiality of Biobank. In order to design a confidential system of biobank to protect the participants, th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urpose of biobank and its confidentiality. With gene information being familial information, once it leaks out, the participants, their families and their descendants will by the public, risks beyond our imagination.This thesis use the principles of nonmaleficence and the confidentiality of Professional-Patient relationship support the confidentiality of biobank. Whe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 principle of confidentiality and public safety.

並列關鍵字

Informed Consent Biobank confidentiality autonomy

參考文獻


牟宗三譯,1982,《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學生書局。
李瑞全,1999,《儒家生命倫理學》,台北:鵝湖出版社。
黃慶明,2000,《倫理學講義》,臺北市:洪葉文化。
劉宏恩,2004,<人群基因資料庫法制問題之研究-國際上發展與台灣現況之評析>,刊於《律師雜誌》303期(2004年12月)頁71-94。
葉俊榮等合著,2006,《天平上的基因:民為貴、Gene為輕》,臺北市:元照書局。

被引用紀錄


王姵鈞(2014)。基因檢測的生命倫理與資訊風險:以「基因檢測公民討論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10779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