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186.60
  • 學位論文

股權分置改革前後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關係之探討

指導教授 : 洪榮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股權分置改革前後公司治理與企業績效間的關係,因此選定上海與深圳A股2001-2009年655家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公司治理變數,包括:董事會規模、外部董事比例、董事長兼任經理人、機構人持股、內部人持股、國家持股等進行分析,並以Tobin’s Q為績效衡量指標,藉以瞭解公司治理制度之良莠是否攸關企業價值。 實證研究採Panel Data效果模型進行迴歸分析,結果顯示,股權分置改革對於外部董事比例、機構人持股、內部人持股與國家持股比例在企業績效的表現上有不同程度的顯著影響─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後對董事會規模呈現負向影響,對於外部董事比例呈現正向,對於機構人持股比例呈現負向影響,對於內部人持股比例呈現正向的影響,至於對國家持股比例,則呈現負向影響。但是在董事長兼任經理人的部分並無顯著影響,表示對企業績效的表現影響不大。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firm performance following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in China. The sample consists of the A-share of 655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s for the period 2001 to 2009. Panel data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following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llowing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the percentage of outside directors and inside ownership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however, board size, domestic institutions ownership and state ownership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firm performance.

參考文獻


[9]廖秀梅、李建然和吳祥華,「董事會結構特性與公司績效關係之研究-兼論台灣家族企業因素的影響」,東吳經濟商學學報,第五十四期,117~160頁,民國95年。
[3]吳婷婷,「中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意願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6年。
[6]洪世馨,「設立外部董事與企業經營績效之關係」,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3年。
[7]洪榮華、陳香如和柯璟瑩,「從代理理論的角度探討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與負債之關聯性」,管理與系統,第十二卷第四期,33~53頁,民國94年。
[8]施吉潤,「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關係之實證研究-以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被引用紀錄


陳宏祥(2015)。借殼上市、董事會組成及特性與公司績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202
陳莉莉(2013)。公司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督之研究 ─以台灣上市汽車公司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3.00447
李欣育(2014)。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對公司治理與營運資金管理關係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1573974
林綉綾(2017)。管理控制力、負債比率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78-271220171443586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