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地區大眾運輸系統服務效能低落,為不爭之事實,其主因為私人運具使用上所支付之費用,未能實際反映其使用所造成之外部成本,致使私人運具過度使用,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率自然低落,結果導致大眾運輸經營業者營收不足,無法更新其營運車輛及設備,服務品質益形低落,一般民眾因而更加不願使用大眾運輸工具,形成惡性循環結果,服務日形萎縮。欲改善此發展困境,首要即應掌握瞭解大眾運輸在經營上效率表現之情形,是以,本文即以南部特定公車業者為研究對象,運用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對象之經營績效表現及意涵,第二階段則納入經營環境上外部因子,探討其與經營效率間之關係與影響程度。 本文在DEA效率分析方面,區分兩個層面進行業者經營效率之研究,其一為「成本效率性」,即以公車業者之「總行車班次」及「總行車公里」等實際產出項作為產出變數,投入變數則選取在經營上之「燃料」、「耗材支出」、「折舊費用」及「薪資」等支出項目。另一為「成本有效性」層面,在產出變數方面,係選取「客運人數」及「總營收」等產出項,亦即產出被實際消費之部分,投入變數則以「燃料」、「耗材支出」、「折舊費用」及「薪資」等實際投入部分。其後,第二階段則運用Tobit迴歸模式,以「路線站位重複度」、「路線彎繞度」、「路線平均站距」、「路線型態」及「路線營運虧損補貼金額」等解釋變數,檢視其與業者經營效率之相關性。 按分析結果發現,公車營運路線之里程長度及型態,與其經營效率具有關聯性。在規模報酬方面,於成本效率性分析,生產技術多呈現規模報酬遞減;在成本有效性層面,則多呈規模報酬遞增狀態,顯示研究對象之產出與其實際消費具有落差現象。而經營環境上外部因子之Tobit迴歸分析顯示,各解釋變數對技術效率值之影響,在面對不同分析層面時,則有不同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