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226.5
  • 學位論文

以企業獲利資訊檢驗台灣證券市場之效率性

指導教授 : 陳立文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就投資的觀點而言,企業的獲利能力與投資報酬率是正相關。投資人想要了解企業的獲利能力,並且從股票的價差中獲取利潤,可以從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中的相關財務比率著手,而獲利之多少,正反映出企業的經營成果與績效及企業持續營運良窳之指標。本篇擬站在小額投資人之立場,由較為小額投資人熟知且能直接反映企業營運優劣之「利潤」觀點出發,為投資人提供一些有穩健基礎的財務報表資訊所形成的指標。 樣本資料採用198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372個月的月資料,以建立投資組合。研究發現,經過穩定性測試後,篩選出五個具有穩定性的投資訊號,分別為淨值報酬率、每股盈餘、營業毛利成長率、營業利益成長率以及稅後淨利成長率。在互相比較後發現,淨值報酬率與每股盈餘提供的訊息相似度相當高,營業毛利成長率與營業利益成長率的資訊範圍是相似的。

並列摘要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investors in Taiwan wrongly react to financial information. Using Taiwanese data from 1981 to 2011, we find that long-short portfolios constructed based on return on equity, earnings per share, gross margin growth, operating profit margin growth, and net profit margin growth can obtain significant returns. The returns are also robust in different market partition, time partition, and sorting criteria. Moreover, the returns generated by sorting stocks on return on equity and earnings per share follow a similar pattern. Gross margin growth and net profit margin growth also produce similar return pattern. Overall, the robust and significant returns earned by zero investment provide supportive evidence about wrong reaction to information in financial reports of Taiwanese investors.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朱炫璉、高惠松、李怡穎,2010,「實施作業基礎管理與公司績效之關聯性」,當代會計,第十一卷第一期,1-24。
朱博湧、曾國雄、鄧美貞、邱英雄,2004,「市場佔有率、成長率與獲利率相關性之多變量分析—以新竹科學園區廠商為例」,中山管理評論,第十二卷,507-533。
李建然、羅元銘, 2002,「新上市公司上市後營運績效衰退原因之探討」,Journal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10,23-52。
林世銘、陳國泰、張鼎聲,2003,「兩稅合一後除權除息之租稅規避行為」,當代會計,第四卷第二期,119-142。
洪榮華、陳香如、王玉珍,2005,「公司內部治理機制與公司績效之關係─股權結構與董事會特性的觀點」,輔仁管理評論,第十二卷第三期,23-4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