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137.91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現代法治國家對於犯罪之追訴,必須由司法機關進行,而追訴過程是否得以無所障礙完成,並非僅由機關之意願即能貫徹,尤其在告訴乃論之罪更是如此,欠缺告訴則無由完成犯罪之追訴懲罰,達到保障人民權利之目的。所謂「告訴乃論」,乃指「犯罪被害人向具有偵查權限之機關,申告犯罪之事,並具有請求訴追之意思」。惟世俗案件之狀況,無法盡如人意,特別在告訴乃論之罪,某些情況將出現「無得為告訴之人或得為告訴之人不能行使告訴權」之窘境時,對於犯罪之訴追即出現困頓,檢察官不得逕以其職權將犯罪嫌疑人起訴,法院也無從為實體裁判而終結案件。此時有賴刑事程序法之彈性變革尋求解決之道,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即有「代行告訴」此一制度,用以解決此類無從告訴之困境。乃透過檢察官另行指定代行告訴人行使告訴權,以滿足訴訟條件、司法被動性與不告不理之要求,此一代行告訴之制度,規定於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第一項。   惟我國文獻在探討代行告訴之內涵時,仍未全面的釐清代行告訴之面貌。其並非得以任意發動,仍有一定程序上、要件上之要求,更重要者,必須專注於代行告訴可能並非對於所有告訴乃論案件,均有發動之可能性。其應有追訴必要之問題,亦即在比較利害關係之後,產生禁止發動代行告訴之效果。本論文之討論重點即在於代行告訴之應然面與實然面,以及在程序中、實體上所具備之結構關係,最後是反映在我國實體法上之各種效果。

關鍵字

代行告訴

參考文獻


12. 林裕順,刑事程序犯罪被害人權利保護-以被害人保護、訴訟參加為中心,收錄於:「基本人權與司法改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初版,2010年10月。
1. 王安異,穿越價值哲學,政大法學評論第108期,2009年4月。
1. 朱石炎,「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三版, 2011年4月。
2.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三版,2004年6月。
3. 吳麗琪 譯、Claus Roxin著,「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8年11月。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