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102.178
  • 學位論文

選擇權市場隱含價格交易策略及價格發現之應用

指導教授 : 莊益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以台灣市場為研究對象,進行選擇權市場隱含期貨價格的兩大應用主題。主題一:將隱含期貨價格應用於投資期貨交易策略的研究分析上。實證上使用台指選擇權市場之日資料,並且運用 Black 模型、Corrado and Su 模型、SGT 模型、Heston 模型及賣權-買權平價理論 (put-call parity) 以反求隱含期貨價格,再與市場期貨價格比較後,決定買進或賣出的交易策略。實證結果顯示,利用選擇權市場的資訊所構建之期貨交易策略,可獲得顯著的利潤,且即使在考慮交易成本之下,仍然存在獲利的空間。其中,又以賣權-買權平價理論配合最小平方法計算隱含價格的方式表現較佳,複雜的 SGT 模型與 Heston 模型則並不突出。 主題二:將隱含期貨價格應用在衡量期貨價格發現的影響程度上。實證上使用台指選擇權市場之日內資料,並且運用 Black 模型、Corrado and Su 模型、SGT 模型、Heston 模型及賣權-買權平價理論 (put-call parity) 以反求隱含期貨價格,再經由 Hasbrouck (1995)資訊比例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在不同期間、價性及價位之下其價格發現程度。實證結果顯示,利用選擇權市場的資訊所獲取之隱含期貨價格,有一定的價格發現能力,且當市場處於空頭期間時,其價格發現程度較多頭期間為佳。再者,賣權資訊在空頭期間與買權資訊在多頭期間的價格發現能力較好,而當中以價外選擇權資訊的價格發現程度最好。其中,又以 Black 模型和賣權-買權平價模型所獲取之隱含期貨的價格發現能力較佳。 總結,本文研究實證結果有二,一是期貨交易策略的確可以進行實際操作,藉由選擇權市場的資訊所反求出的隱含期貨價格來決定買賣策略,整體看來存在一定的獲利空間,並且會隨著估計隱含期貨模型的準確度而異。二是期貨的價格發現能力具有一定的領導地位,然對於選擇權市場隱含期貨的價格發現能力也不容小覷,且兩者期貨價格發現程度的確會因樣本期間、價性和價位以及估計隱含期貨模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本文研究成果可以提供個別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及相關企業等,作為在期貨與選擇權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3. 莊益源、蔡宗閔、賴振耀 (2009),「波動率模型之預測、評價與避險以臺指選擇權為例」,證券市場發展季刊,21:2,69-118。
6. 戴育衡 (2011)、「股票與權證隱含價格發現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4. Bakshi, G., C. Cao and Z. Chen (2000), “Do Call Prices and the Underlying Stock Always Move in the Same Direc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3:3, 549-584.
5. Beckers, S. (1981), “Standard Deviations Implied in Option Prices as Predictors of Future Stock Price Variability,”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5:3, 363-381.
6. Bhattacharya, M. (1987), “Prices Changes of related Securities: the Case of Call Options and Stock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2:1, 1-1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