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89
  • 學位論文

總要素生產力或勞動生產力? 臺灣跨國企業的廠商異質性與投資行為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r Labor Productivity? Firm Heterogeneit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of Taiwanese Multinationals

指導教授 : 唐孟祺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依Yeaple (2009) 的異質性廠商觀點,分析臺灣廠商的對外投資行為及投資區位數選擇與是否滿足其Pecking Order 的假說。在過去的異質性廠商與對外投資行為的相關研究中,多數的文章皆以歐美廠商為主要研究對象,並以總要素生產力作為異質性廠商的代理變數。然而亞洲廠商如臺灣則多以代工生產為主,其對勞動生產要素使用上的差異應較總要素生產力的差異上更為重要。因此本文同時以臺灣廠商的總要素生產力與勞動生產力測量其異質性,檢驗何者較能分辨廠商異質性對其對外投資行為的影響。本文首先合併臺灣廠商對外投資調查報告與工廠校正資料,以Levinsohn and Petrin (2003) 的方法估計總要素生產力,再以Yeaple (2009) 的方法進行驗證台灣廠商的資料。結果顯示臺灣廠商的對外投資傾向為垂直式外人投資,而勞動生產力相較於總要素生產力更能突顯本國廠商對外投資的特性。由於Yeaple (2009) 假設廠商的投資動機為水平式外人投資,故其以總要素生產力所衡量的Pecking Order 性質在台灣廠商的對外投資行為上不成立。本文進一步使用Panel Ordered Probit 的方法並控制總要素生產力的影響,發現本國廠商的投資國家數會與其勞動生產力成正比。該結果顯示針對以代工為主的臺灣廠商,Yeaple (2009) 的Pecking Order 假說僅成立在以勞動生產力為廠商異質性的變數,而非總要素生產力。因此,本文認為勞動生產力較總要素生產力更適宜衡量以代工為主的對外投資廠商之異質性。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張景福、盧其宏與劉錦添(2011),「勞工組成特性對工廠生產力及薪資之影響:以台灣電子業工廠為例」,《經濟論文叢刊》,39,177-212。
盧其宏(2009),「外籍勞工雇用對廠商生產力及薪資之影響─台灣製造業之實證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碩士論文。
Arnold, J.M. and K. Hussinger (2010), “Export Versus FDI in German Manufacturing:
in R&D and Worker Trai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Firm Productivity,”The World
Aw, B.Y., X. Chen and M.J. Roberts (2001),“Firm-level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 and Turnover in Taiwanese Manufacturing,”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66, 51-8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