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8.200.136
  • 學位論文

師生衝突事件之學生觀點分析--以某國中為例

An Analysis of Teacher-student Conflict from Perspectives of Student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 鄭瑞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近年來報章新聞屢見師生衝突相關事件之報導,校園內由於受到教育政策、家庭及整體社會結構的改變等等影響,師生之間的關係產生變化,師生衝突事件發生數量確有上揚之趨勢,師生衝突已成為校園內不容忽視的問題。   研究者身處校園之中,深知校園衝突多數發生於教師和偏差學生之間,以往與師生衝突相關之研究亦多以偏差學生為訪談對象。但校園內偏差學生僅佔少數,為使研究更能回饋於實際教學現場,研究者將焦點設定在非偏差的一般學生身上,藉由立意式的半結構性訪談,由學生主觀的師生衝突經驗嘗試發現師生衝突的成因。   本研究以國中有學生衝突經驗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遵循訪談大綱進行訪談,以現象學方法加以編碼與分析,最後獲致以下結論: 一、師生衝突事件的背後常常是學生憤怒的累積。 二、教師管的越多,與學生發生衝突的機會也越高。 三、當學生對教師不滿,教師的管教即使再嚴格也無法取得成效,甚至可能使學生產生更深的不滿情緒。 四、對學生採取不公正的處罰,或處罰時未能適時向學生解釋原因,亦會使學生產生不滿。 五、教師未能信守諾言,學生產生不信任感和反彈。 六、學生仍重視教師的觀感,對於教師的誤解產生憤怒情緒。 七、教師個人情緒管控力不足,或者以威脅語氣要求學生遵守常規,都容易使學生產生反抗心態。 八、同儕對教師的看法影響學生個人對教師的看法。 九、師生衝突事件往往被漠視或消極處理。   依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者提出以下幾項建議: 一、讓學生感受到管理背後的關懷,表達關心有助於師生距離更貼近。 二、逆耳的忠言如同虛設,傾聽學生的需求和反應,循循善誘更能收得成效。 三、處罰公正而明確,賞罰分明制度井然,學生受罰時才不易心生怨懟。 四、教師加強情緒管理能力,減少衝突由自身要求起。 五、付出不求相等回報,不因對學生失望而患得患失,影響對學生的觀感。 六、重視師生衝突事件,唯有重視,才會積極改善。   由於本研究僅於一校之中實施,訪談樣本量僅有六位,使得研究資料量有所不足,對於未來有意從事相關研究者,建議應擴大取樣範圍,更有利於研究結果的推論性;並建議可同時訪談師生衝突事件中之教師,以與學生觀點互為對照,或許可使研究更完整。

參考文獻


王桂芳、陳文進、王明忠(2007)。師生衝突的原因及其因應策略之探討。中華技術學院學報 36期(2007/06) :p315 -334。
李逢堅(2007)。國中學生詮釋導師管教行動現象之研究。中等教育58卷5期:頁92-107。
許春金(1996)。犯罪學。台北:三民。
蔡德輝、楊士隆(2009)。犯罪學。台北:五南。
李介至(2000)。師生衝突之類型與意函。諮商與輔導175期:頁11-14。

被引用紀錄


施宜煌(2017)。師資培育應培養師資生哪些核心能力?-臺灣當前中小學教育場景的探思長庚科技學刊(26),73-87。https://doi.org/10.6192/CGUST.2017.6.26.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