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3.82.244
  • 學位論文

同音鄰群特性影響中文文字辨識

指導教授 : 陳欣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文字辨識研究中,拼音文字與中文的同音字效果有著不同的影響方向,前者抑制,後者促進。由於文字特性的不同,比起拼音文字,中文除了能比較同音字與否的差異,更能進一步的比較同音鄰群大小的效果。本研究利用形音對應一致性的概念,將同音鄰群分為同音朋友與同音敵人,探討兩者在中文文字辨識歷程中是否有不同的影響。 實驗一與二分別以字彙判斷作業與唸名作業,探討同音朋友同時為字形朋友的效果,利用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在控制筆畫數、頻率、更高頻鄰群數與更高頻鄰群總頻後,於字彙判斷作業得到同音鄰群數的促進效果。實驗三與四分別以字彙判斷作業與唸名作業,探討同音字都是字音敵人時的效果,利用多元階層迴歸分析,在控制筆畫數、頻率與更高頻鄰群總頻後,在字彙判斷作業與唸名作業皆得到同音鄰群數的促進效果,以及更高頻同音鄰群數的抑制效果,而字彙判斷作業還得到同音鄰群數與更高頻同音鄰群數的交互作用,當同音鄰群數愈多,更高頻同音鄰群數的抑制效果愈小。 本研究與過去中文的同音鄰群大小研究結果一致,得到同音鄰群大小的促進效果。另外,本研究也符合研究者預期,發現同音朋友與同音敵人在文字辨識歷程中有不同的影響。然而本研究只探討同音字的同音朋友、同音敵人與字形朋友之影響,期望未來研究能更深入探討同音字的字形敵人的影響,方能完整了解同音字不同類型鄰群帶給目標字在文字辨識歷程中的影響。

參考文獻


陳鵬宇(民102)。鄰群組成特性影響中文逆向一致性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Biedermann, B., Blanken, G., & Nickels, L. (2002). The representation of homophones: Evidence from remediation. Aphasiology, 16, 1115-1136.
Biedermann, B., Coltheart, M., Nickels, L., & Saunders, S. (2009). Effects of homophony on reading aloud: Implications for models of speech production.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24, 804-842.
Biedermann, B., & Nickels, L. (2008a). Homographic and heterographic homophones in speech production: does orthography matter? Cortex, 44, 683-697.
Biedermann, B., & Nickels, L. (2008b). The representation of homophones: more evidence from the remediation of anomia. Cortex, 44, 276-29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