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9.236
  • 學位論文

監所矯正人員戒護死刑犯之經驗探究

A Perspective of Taiwanese Correctional Officers on Working with Death Row Inmates

指導教授 : 簡美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監所死刑犯因其刑名與特質,導致矯正人員的戒護經驗與戒護一般收容人可能不同。在較為複雜與困難之戒護環境下,其感受與經驗值得重視。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深入探索監所矯正人員戒護死刑犯之經驗,瞭解對其生活和工作之影響;目睹或參與死刑執行後之心理歷程與因應方式,以及對其生命價值觀之意義。採詮釋現象學,以立意取樣方式邀請五位監所矯正人員,各自進行二次深度訪談。 口述分析資料發現,承接死刑犯戒護工作後,心理歷經之轉折:資歷豐富接挑戰、潮流政策困實務、戒護工作費思量、孤單工作學因應。參與死刑執行經驗之主題,包括:獨特經驗增專業、畢生難忘送刑路、多元因應釋重擔。工作經驗中所體悟的生命意義,呈現在價值轉念以適應、互動增生命真義和生命價值重泰山三主題上。根據研究結果,建議獄政體系應重視監所矯正人員的人格特質與認知因應能力,也可藉由建立完整心理諮詢和協助管道減少工作壓力。 未來之研究方向,可納入死刑犯戒護之相關人員之人格特質、認知態度,以探究如何增進戒護死刑犯之能力和專業性。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余一鳴、顏志龍(2011)。道德認同對軍事社會化與道德疏離間的調節作用。教育心理學報,43,477-498。
李昱平(2010)。生命教育中的幽谷伴行─談臨終關懷與安寧療護。諮商與輔導,290,26-30。
施勝烽、龍紀萱、何建德(2010)。臺灣安寧療護團隊成員的工作壓力與其調適歷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2,303-352。
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5。
陳運星(2009)。生死學。臺北:麗文文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