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5.4.244
  • 學位論文

兩岸交流對台灣國家認同的影響─以阿里山地區為例

Impact of Cross-strait Exchanges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Taiwan ─ A Case Study of Alishan

指導教授 : 李俊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自2008年起政黨輪替後,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12屆總統,台灣的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地位,兩岸關係開始大幅度地開放交流持續至今。在中國經濟崛起、全球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發展下,台灣於2010年與中國相互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希望以與中國簽訂ECFA的戰略方式,利用中國的廣大市場提升台灣競爭力,另一方面則是透過中國與全球世界接軌,避免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下被邊緣化。但兩岸不對稱的經濟交流,已經使台灣的經濟愈來愈明顯地依賴中國,台灣的經濟則變得容易因中國的經濟波動而受影響。 雖然兩岸關係發展從軍事對立,已逐漸演變為經濟密切交流,但兩岸仍然分屬於不同的政治體制,兩岸目前這種「政治對立、經濟合作」的發展情形,會對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產生何種影響?中國對台灣的戰略目標係在「不放棄武力犯台」的原則之下,與台灣和平交流發展,以「經濟促進統一」,企圖以經濟優勢(惠台、讓利政策)加強兩岸交流,與台灣簽訂ECFA亦是手段之一,使台灣對中國產生依賴,影響台灣人民的民意走向,也就是用經濟交流影響到兩岸的政治關係,最後水到渠成完成與台灣統一。但台灣對中國的戰略卻僅有的是被動性「配合開放」,希望中國的經濟能力及市場能帶動台灣經濟發展。兩岸交流發展後,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會是如何變化? 台灣嘉義縣阿里山地區係重要的觀光景點,該地區所生產的高山茶,均是以「阿里山茶」打出響亮名號,在兩岸開放交流後,阿里山地區已成為兩岸交流在經貿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因為該地區的觀光業及農業是受兩岸交流影響最直接,交流現況也是顯而易見、可觀察到的。在兩岸交流下,阿里山地區的觀光業者及茶農的國家認同會受到怎樣的影響?變化如何?本文試著藉由對阿里山地區的觀光業者與茶農的訪談,從訪談中進一步瞭解中國對台讓利政策、經濟惠台,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是否因此而有所改變。

參考文獻


李允傑,ECFA後的兩岸關係(高雄市:麗文文化,2013年)。
丁偉,「『一國兩制』理論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1卷第4期(1992年9月),頁19-32。
王明元、鄭志福,「台灣觀光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商業現代化學刊,第6卷第1期(2011年3月),頁209-228。
王淑美、溫蓓章,「開放陸客來台旅遊經濟效益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1卷第3期(2010年7月),頁133-175。
田君美,「ECFA早收清單周年貿易成效之檢視」,經濟前瞻,第141期(2012年5月),頁42-5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