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8.105.157
  • 學位論文

婚姻暴力受刑人行為成因及歷程之研究

指導教授 : 鄭瑞隆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試著從犯罪學領域的觀點出發,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台灣婚姻暴力事件加害人之行為成因及婚暴事件經過歷程,並從婚姻暴力中男性施暴者對婚姻暴力行為的說法出發,佐以脈絡性思維整理出婚暴事件成因及形成婚暴行為的來龍去脈,探究各種因素在婚姻暴力事件所造成的影響。 本研究以法務部矯正署嘉義監獄受刑人為訪談對象,研究者先探討相關文獻,再擬定半結構式訪談綱要進行深度訪談,瞭解加害人行為成因與歷程之與看法,並加以分析、討論後,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受刑人之原生家庭功能無法發揮,或條件較差,影響加害者之成長,也影響其對事物的判斷。 二、工作不穩定或複雜的工作型態,會影響生活穩定,也是夫妻發生口角的主因。 三、婚姻暴力受刑人有藥、酒癮的不良習慣;但其只是促發物,複雜的家庭生態系統是影響婚姻暴力的主因。 三、訪談發現,受訪者最常爆發的衝突是語言衝突,有些則是逃避問題或身體傷害,通常婚姻衝突同時併有多個原因互相影響,譬如外遇問題、藥、酒癮問題等。 四、研究發現,男人的交際應酬可能與妻子所期待的婚姻角色不同,摩擦因此產生;另外,強悍的女性希望掌控經濟,並成為先生的頂頭上司,最後也被加害者暴力相待。 五、婚姻暴力的發生還包括鄰居、同儕、朋友和工作夥伴關係者這些社會系統,都可能成為婚姻暴力發生的幫兇。 六、婚姻暴力會呈現一個永無止盡的暴力循環狀態,這與男方缺乏理性溝通,以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有關。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社會、學校、家庭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參考文獻


沈慶鴻、郭豐榮(2005)。強制戒癮家暴加害人飲酒經驗、戒癮態度及暴力行為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4),31-53。
宋根瑜(1982)。破碎家庭與少年犯罪。觀護選粹。
利翠珊(1995)。夫妻互動歷程之探討:以臺北地區年輕夫妻為例的一項初探性研究。本土心理學研究,4,260-321。
林明傑、沈勝昂(2004)婚姻暴力加害人分類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期刊,第十七卷,第二期,87-113。
林明傑、簡蕾如、蔡宗晃、王家駿(2007)。有無邊緣型人格傾向之男性婚姻暴力加害人在暴力行為嚴重性之比較。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第三卷第一期,頁:27-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