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212.19
  • 學位論文

期貨與選擇權的到期日效應-以台灣電子股為例

指導教授 : 莊益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探討台灣電子股的到期日效應,從Stoll and Whaley (1986) 所使用的到期日效應變數,加上後續改良後的變數,共使用五種方式來衡量到期日價量所產生的變化,分別衡量在到期日中是否有異常交易量、異常報酬、異常波動度、價格反轉與價格衝擊的情況產生。並把結算制度改變也納入考量範圍中,觀察到期日效應是否在制度改變後有發生改變,最後則是探討外資在台灣電子股的到期日中所扮演的角色。 依據實證結果發現,整體而言在到期日前兩日中,交易量與報酬率方面皆有到期日效應產生,但並沒有發生價格反轉與價格衝擊的現象。而在制度改變方面,僅有價格衝擊在到期日前兩天相對於修改制度前有減緩現象產生,其他在制度改變前後並無顯著差異。最後發現外資在到期日中,對台灣電子股的異常交易量有很大的影響力,推測可能為其來源。

參考文獻


吳孟憲. (2004). 選擇權到期效果之研究-以台灣市場為例.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政, 陳政位, & 黃金生. (2009a). 臺股指數衍生性商品到期日效應之實證研究. 東吳經濟商學學報 65 期, 頁 49-81.
derivative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Emerging
Alizadeh, S., Brandt, M., & Diebold, F. (2002). Range‐based estimation of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s. Journal of Finance, 57, 1047–1092.
Alkeback, P., & Hagelin, N. (2004). Expiration day effects of index futures and options: Evidence from a market with a long settlement period.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14, 385–39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