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5.215.228
  • 學位論文

陪伴型機器人動作感性研究

Movement and Emotion Analysis for A Companion Robot

指導教授 : 游曉貞

摘要


無論過去或未來的科技發展都是為了讓人們的生活更多元化,機器人的研發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機器人存在的本意即是與人類進行互動,為了使人類與機器人的互動平順且舉止自然,機器人設計師應發展出一套適合使用者且使用者也容易理解的互動方式,如何決定內部系統和使用者之間的詮釋也是設計師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非語言傳播中,人們可藉由身體動作的方式來進行訊息的傳遞,機器人與人類的互動方式,已經習慣利用動作來傳遞訊息,將肢體語言應用於人機互動已成為趨勢。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機器人與人的互動方式是否能夠藉由動作傳遞訊息,發展出一套關於機器人科技與動作的表達方式。因此以感性工學(Kansei Engineering)式的邏輯步驟,探索陪伴型機器人所具有的動作結構,進一步解析使用者對於機器人動作結構與情緒傳遞的相關性。本研究為藉由機器人動作結構傳遞訊息的應用,研究過程分為三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機器人動作結構分析」;第二階段施行實驗設計為「機器人動作與情緒形容詞之關聯」;第三階段為「機器人動作與傳遞訊模式公式檢定」,使用數量化Ⅰ類與單一樣本T檢定進行整體實驗結果的分析,讓使用者評定動作結構與情緒感受的相對應模式。 本研究歸納出幾項動作結構設計要素:1. 整體動作結構可拆解為移動區域、方向性、對稱性、反覆性和間歇性,2. 避免雷同的動作結構或情緒感受而造成受試者無法辨識,3. 機器人可準確的傳遞情感訊息有8組動作結構,4. 情緒表達受到機器人外型及外在因素的影響,5. 挑選機器人可能表達的情緒感受,降低使用者對感受的混淆,6.避免動作時間過長而造成使用者感受的改變。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陳佳吟(民99)。動作指令於多媒體影音操作之語意與感性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碩士班。
程玉美(民99)。機器人動作語意與情感訊息之探討。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碩士班。
Jones, C., & Deeming, A. (2008). Affective Human-Robotic Interaction.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Kirby, R., Forlizzi, J., & Simmonsa, R. (2010). Affective social robots.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58, 322-332. doi: 10.1016/j.robot.2009.09.015
Li, J., Chignell, M., Mizobuchi, S., & Yasumura, M. (2009). Emotions and Messages in Simple Robot Gestures. Berlin Heidelber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