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89.177
  • 學位論文

拉威爾鋼琴作品《庫普蘭之墓》之分析與詮釋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Ravel"s "Le Tombeau de Couperin"

指導教授 : 鄭夙娟

摘要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法國樂壇上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雖屬「印象樂派」(Impressionism),但拉威爾在和聲語法、創作風格與音響色彩等方面,比同樂派作曲家更富有異國風格並且其和聲語彙更為新穎炫麗。受到「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的影響,拉威爾以古典形式來作曲,甚至在後期引用二十世紀流行的爵士樂(Jazz)與藍調(Blue)為素材,這些都顯示拉威爾不斷求新求變的創作精神。 本論文研究的重心為拉威爾的《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原名為《法國組曲》(French Suite),完成於第一次大戰後,更名為《庫普蘭之墓》,在這首組曲中拉威爾一方面延續十八世紀法國鍵盤音樂的傳統,利用巴洛克舞曲型式來作為創作基礎,另一方面透過新穎的和聲來展現獨創的音響色彩。本文將就拉威爾的生平、音樂風格、樂曲的創作背景和詳盡的樂曲分析來研究詮釋這組作品。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Ravel French Suite Le Tombeau de Couperin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王潤婷(1988)。鋼琴演奏的藝術。台北市:大陸書店。
沈旋(2001)。拉威爾-傑出的管弦樂大師。台北市:世界文物。
林勝儀(譯)(1984)。拉威爾:管弦樂曲(原作者:David
Laurence)。台北市:全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