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9.244.133
  • 學位論文

老人自我概念、社會參與與自殺意念之探討

A study of self-Concept, social engagement, and suicide ideation among the elderly

指導教授 : 曾竹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伴隨高齡社會來臨,近年來我們發覺到老人的自殺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是老人死因中的第十二位,可見老人自殺的問題日趨嚴重,本研究欲瞭解影響老人的自殺意念有哪些因素,並且進一步探討老人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對自殺意念產生的影響力。 研究假設有正向自我概念與高度社會參與的老人較不易產生自殺意念,換言之,提高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將可減低老人的自殺意念。為了驗證此一假設,研究中將調查對象設定為患有慢性疾病、年滿65歲以上的老人;並將其區分為居住於社區之中和居住安養機構內的老人兩組,已經信效度檢定的結構式訪談問卷來收集資料。訪談內容共分老人人口變項基本特質、自我概念、社會參與與自殺意念四個部分,共計有效樣本199份。 研究發現,受訪者共通的人口特質為:年齡在65-74歲之間、閩南籍、不識字、已婚、育有子女、與家人互動關係良好、具備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普通、信仰佛教、具備健保資格、常見疾病為高血壓與關節炎。 在自我概念方面,多數受訪老人對自我概念有中上的評價,對自我概念具有影響力的人口基本變項包括了老人的教育程度、有無子女、自我照顧能力高低、經濟自覺狀況、家人互動關係、罹患慢性病等,從數據上來看,高教育程度、有子女、高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較佳、家人互動良好與較少慢性疾病的老人會有較正向的自我概念。 其次,研究發現老人普遍都是屬於低社會參與,具備影響力的人口基本特質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居住狀況、自我照顧能力等變項,年齡較少、教育程度高、不居住於機構、自我照顧能力佳的老人社會參與狀況較佳;但整體來看,老人的社會參與偏向於一般的人際互動關係,也就是鄰里朋友之間的往來,對於工作投入或服務學習的社會參與則相當有限。 在自殺意念方面,全體受訪者中有48位老人顯現自殺意念,無自殺意念的老人有151位,換言之在受訪對象中約莫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出現自殺意念。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狀況、家人互動關係等人口基本特質變項對老人自殺意念的出現有較顯著的影響存在;另外,我們也確認了正向的自我概念與高度的社會參與跟自殺意念的出現呈現負相關,因此,提昇老人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確實有減低老人自殺意念出現的成效。 研究建議分為對一般老人的協助以及對高危險群個案(有自殺意念老人)兩種途徑,分別透過社區非正式照顧網絡的強化、老人自我照顧能力的提昇、良好家庭互動關係的建立、心理諮詢和電話關懷的提供、個人生活經濟水平的保障來進行;另外亦針對收容老人的機構提供避免老人產生自殺意念的種種建議。

並列摘要


伴隨高齡社會來臨,近年來我們發覺到老人的自殺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是老人死因中的第十二位,可見老人自殺的問題日趨嚴重,本研究欲瞭解影響老人的自殺意念有哪些因素,並且進一步探討老人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對自殺意念產生的影響力。 研究假設有正向自我概念與高度社會參與的老人較不易產生自殺意念,換言之,提高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將可減低老人的自殺意念。為了驗證此一假設,研究中將調查對象設定為患有慢性疾病、年滿65歲以上的老人;並將其區分為居住於社區之中和居住安養機構內的老人兩組,已經信效度檢定的結構式訪談問卷來收集資料。訪談內容共分老人人口變項基本特質、自我概念、社會參與與自殺意念四個部分,共計有效樣本199份。 研究發現,受訪者共通的人口特質為:年齡在65-74歲之間、閩南籍、不識字、已婚、育有子女、與家人互動關係良好、具備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普通、信仰佛教、具備健保資格、常見疾病為高血壓與關節炎。 在自我概念方面,多數受訪老人對自我概念有中上的評價,對自我概念具有影響力的人口基本變項包括了老人的教育程度、有無子女、自我照顧能力高低、經濟自覺狀況、家人互動關係、罹患慢性病等,從數據上來看,高教育程度、有子女、高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較佳、家人互動良好與較少慢性疾病的老人會有較正向的自我概念。 其次,研究發現老人普遍都是屬於低社會參與,具備影響力的人口基本特質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居住狀況、自我照顧能力等變項,年齡較少、教育程度高、不居住於機構、自我照顧能力佳的老人社會參與狀況較佳;但整體來看,老人的社會參與偏向於一般的人際互動關係,也就是鄰里朋友之間的往來,對於工作投入或服務學習的社會參與則相當有限。 在自殺意念方面,全體受訪者中有48位老人顯現自殺意念,無自殺意念的老人有151位,換言之在受訪對象中約莫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出現自殺意念。自我照顧能力、經濟自覺狀況、家人互動關係等人口基本特質變項對老人自殺意念的出現有較顯著的影響存在;另外,我們也確認了正向的自我概念與高度的社會參與跟自殺意念的出現呈現負相關,因此,提昇老人自我概念與社會參與確實有減低老人自殺意念出現的成效。 研究建議分為對一般老人的協助以及對高危險群個案(有自殺意念老人)兩種途徑,分別透過社區非正式照顧網絡的強化、老人自我照顧能力的提昇、良好家庭互動關係的建立、心理諮詢和電話關懷的提供、個人生活經濟水平的保障來進行;另外亦針對收容老人的機構提供避免老人產生自殺意念的種種建議。

參考文獻


李瑞金(1995)。台北市銀髮族社會參與需求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台北市行天宮委託。
張慈惠、黃秀梨(2000)。社會參與評量之臨床應用。台灣醫學,4(1),86-90。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294-306。
Adams, T. B., Bezner, J. R., Drabbs, M. E., Zambarano, R. J., & Steinhardt, M. A. ( 2000).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piritual and psychological dimensions of wellness in a college popula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48(4), 165-173.
Bonner, R. L., & Rich, A. R. (1987). Toward a predictive model of suicide ideation and behavior : Some preliminary data in college student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17(1), 50-63.

被引用紀錄


吳慶義(2016)。高齡者參與休閒教育活動暨數位學習之調查研究 ---以新北市板橋區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6.00961
彭雅莉(2012)。長期照護機構老人憂鬱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2/CTUST.2012.00065
田秀娟、邱啟潤(2013)。失能者社會參與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9(3),182-191。https://doi.org/10.6225/JNHR.09.3.182
王鴻萍(2007)。女性博物館員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2041

延伸閱讀